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建设新农村 > 各地举措

广西:富裕农村成"十一五"规划亮点 规划初具雏形

2006-08-31 11:00:32 SRC-118
  记者 王立芳 
 
  地处我国南疆的广西把结合自身实际规划未来五年的发展,贯穿到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 全过程中,在未来五年内,广西将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为重点,推进以富裕广西、文化广西、生态广西、平安广西为中心内容的和谐广西建设。其中,富裕广西成为建设和谐广西的物资基础,富裕农村则成为近日出台的广西“十一五”规划的亮点。

  广西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总人口为4889万,其中农业人口占80%以上,少数民族人口1868万,占广西总人口的38.12%。广西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民增收比较困难,贫困人口还很多,因此,推进富裕广西建设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成为建设和谐广西必需的题中之意。而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重要省份和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建设富裕的农村对广西有着更为重大意义。

  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

  广西“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不仅要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抓好农村道路、水利、能源、教育、医疗卫生等设施建设,还要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逐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今年6月广西遭受了特大洪涝灾害。在灾后重建中,很多受灾地区把灾民新村的规划作为未来农村发展的一个雏形。记者日前在大瑶山脚下的广西来宾市象州县百丈乡灾民新村采访时发现,新村的建设完全按照城镇的规划,统一建设供电、供水、排污工程,家家户户建有沼气池,新农村的规划初具雏形。

  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也是建设新农村,保证农民增收的关键。广西“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特别是通过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发展劳务经济,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今年广西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共招生19.2万人,预计到2007年广西中职教育在校生将达到80万人以上,而其中大部分是农村劳动力,为将来新型农民储备了后备军。

  推进产业化壮大产业群

  亚热带水果、秋冬菜、桑蚕茧、花卉、香精香料、中药材、速生丰产林、奶水牛、水产品……

  凭借特殊的地理优势和自然环境,广西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广西“十一五”规划提出,广西将培育壮大农业优势产业群,围绕优势特色农林产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扶持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的龙头企业,扩大规模,尽快跻身全国同行业前列。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按照优化粮经、提升林果、主攻畜禽、扩大水产的要求,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为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脚步,广西提出,要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鼓励和引导农民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户进入市场。逐步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认可制度,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同时,还要依靠科技提高单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并引导和促进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积极开拓农产品市场。

  广西资源县车田苗族乡的西红柿生产基地的成立,南宁、桂林等地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设,象州等地桑蚕养殖规模的日益扩大……这些都成为目前广西农业产业化的尝试和经验积累。

  构建和谐农村服务新体系

  广西“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农村综合改革的总体思路: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探索发展农业保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广西将进一步完善县市、社区和乡镇村文化设施体系,突出抓好基层文化馆(站)、图书馆、档案馆、电子信息馆、广播电视、科技普及、群众体育等公益性设施建设,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标志性民族文化设施建设。同时,将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提高基层站所服务能力,转变群众婚育观念和行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遏制人口出生性别比升高势头,从而使建设文明富裕新农村成为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编辑: 李昕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