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水啦!资阳市中和镇中心小学师生像过节一样高兴。 紫杨摄 |
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四川省合作,实施“红层找水”工程,使四川红层贫水区145万农民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农民们都说—— 有水的日子好“安逸”(反哺三农办实事)
这样的日子做梦都不敢想
11月7日,记者来到四川省乐至县井市村李素英的家。老远就看见李家新盖的二层小楼楼顶上一个不锈钢的圆罐,在阳光下闪着光,直晃眼。正在院子里用自来水洗菜的李素英笑盈盈地告诉记者:“那是我们家的水塔!”
今年50多岁的李素英带着骄傲的神情领记者参观她的新家:厨房,瓷砖贴面的灶台擦得很干净,厕所用的是农村不多见的坐便,还有淋浴室,安装了热水器,可以洗澡。上了二楼,也有卫生间和淋浴室。站在李家楼上的平台望去,村子里像这样的楼房有八成多,楼顶挂“罐罐”的也不少,没挂“罐罐”的是用砖砌的“土”水塔,一般能盛1—2吨水,平常过日子,一个星期也用不完。
村支书李云辉介绍,打井的钱大头儿是政府补助的,农户一般只花二三百元买水管、小水泵等配套的材料,就能喝上洁净的自来水,农民积极性高得很,该村450户人家,差不多家家都打了机井。李素英接着说:“以前做梦都不敢想,一合上电闸水就哗哗地来了,这样的日子安逸得很!”
在乐至县孔雀乡精忠庙村,记者随意走进一户人家。这家的主人叫宋学华,今年48岁,上小学的女儿苗苗正在院子里洗头。“洗头用了多少水?”“用两盆水了,还嫌洗得不干净”。看得出,还是有点心疼水,挑水要走一里多地呢。“没打井吗?”“打了”。宋学华带我到小仓房,地上堆放着小潜水泵和一盘水管。“这几天农忙,过两天我就安上,到时候水有的是,女娃爱美,怎么安逸就怎么洗,随她便!”苗苗在一旁听了,咯咯地笑个不停。
“红层找水”建奇功
一般人的印象,四川乃“天府之国”,怎么会缺水?记者了解到,四川东部有一个由于地形和特殊的地质结构形成的红层丘陵贫水区,而且占了“两个60%”:全省面积的60%(11.8万平方公里),人口的62%,严重缺水农户涉及17市106县400万人,此外,还有2000万人亟待改善用水条件。
“吃水难”已经困扰贫水区人民几十年了。记者在井市村见到不少人家院前都有一个收集雨水的或方或圆的井窖,现在用来浇地了,可以前井窖里的水经过简单的沉淀处理就是饮用水,淘米做饭、人吃马喂的都指着它呢,遇到天旱,井窖干了,想喝水得到几公里外去担!井水挑干了,就到水塘等低洼地上挖坑渗水,有人估算过,1999年大旱时,光南充地区老百姓挖的水坑坑就有200万个!
近年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四川省合作,突破每天出水不足50吨就不进开采范围的传统观念和技术规范,针对红层地下水分布相对普遍,水量小,适于分散、小量开采,水埋藏较浅(一般在15—30米深),水质较好等特点,利用卫星定位,“贫中找富”,测定农户房前屋后方位、距离,打桩定点等方式,运用卫星遥感解译、空间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等先进科技手段,在地下找到风化带裂隙水等3种类型滞水带,实行“一户一井”,成井率达98%以上,解决了近半个世纪攻关未果的人畜饮用水难题。有关专家称,这在世界水文地质领域尚属首创。
●“红层找水”工程从2004年启动,四川省已投资2.4亿多元,中国地质调查局投入1800万元,目前累计成井393282口。
《人民日报》 (2005年11月29日 第十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