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了奥运几乎所有场馆的建筑安装,上百次捧得“鲁班奖”、“长城杯”,每年回馈家乡父老4亿元钞票……4万肥城人在京城叫响了“肥城安装”品牌。
筑“鸟巢”显身手
7月17日,首都北京细雨如织。一大早,记者驱车上四环,进三环,穿越亚运村,来到建设中的2008年奥运会主会场——被称作“鸟巢”的国家体育馆,走近已经在这里奋战了400多天仍在紧张施工的肥城农民工。 带上安全帽,记者在肥城环宇建安公司负责人陪同下,乘施工电梯至六层。走出电梯,便见飞溅的焊花和如蛛网般的管道。他告诉记者:“这个工地上有我们270多人的施工队伍,承担着整个‘鸟巢’的通风、采暖、消防等安装工程。”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在环宇公司第8项目部临电工房里,记者见到了家是肥城安庄镇、刚过而立之年的张道刚。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中等偏上个头,看上去文弱而精明。就是这个年轻人,带领5位肥城民工,负责整个庞大工地的用电管理。“今年春节是在工地上过的,直到正月初八才回家住了两天。”说到这里,他随手打开桌上的电脑,调出国家体育馆夜景效果图,““你看,这里集整个现场用电安全于一身,特殊情况随时有,需要召之即来,来之能干,手有金刚钻,才敢揽这瓷器活!” 离开“鸟巢”约半小时的车程,记者来到肥城环宇建安公司第10项目部的工地——奥运会曲棍球场、射箭场。刚刚浇注完成的水泥地基,大都用草袋遮盖着。项目负责人张积利刚满40岁,1986年就从肥城来京打工。如今,他有了自己的公司,购买了私家房,开上了私家车。更让人羡慕的是,他带出了受到北京市建委表彰的青年突击队,并被北京市房地局系统评为“五优十佳青年”。 “我们从今年4月28日进入工地,主要承建水、电安装项目。来这里施工,是北京住总集团的老总打电话找上门来的,我们干的是信誉。”张积利说。 说话间,记者走进了肥城农民工住地,崭新的板房窗明几净,高架床上的被褥、衣物摆放统一,食堂里饭菜香味扑鼻而来。“我们过的是兵营式的生活。”正在休息的年轻农民工们脸上充满了笑意。
从创业到立业
肥城环宇安装公司麾下的17个项目经理之一、刚近而立的曹京生,驾车随身携带手提电脑,后备箱里就有打印机,随时随地都办公行文,业务不断拓展延伸,最近又投资400多万元,建起与业务配套的风管加工厂。他对记者说:“人不能总低头觅食,必须仰望点什么。” 这话代表了肥城农民工的心声。在遍及半个京城奥运工程工地,记者与肥城农民工座谈、交流,他们的创业气魄、立业豪气,令人钦佩。 今年33岁的律宝海是环宇公司负责经营的副经理。这位对工地了如指掌、说起工程头头是道的“小老板”一天到晚自驾白色捷达车穿梭于10多个工程之间,指挥调度工程物料供给。 王华,一位来自宁阳的农村小伙子,从1993年起就在肥城环宇公司打工,2000年自己建起120多人的施工队伍,成为北京市市政集团的建安配套企业,在市政集团2005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他披红戴花,连续第5次登台领奖,荣获“十佳职工”。 此外,项目经理梁军在京城租下一片土地,兴办旅游服务业;李荣军投资200万元建设硬质合金厂;梁军德建起占地2000亩的商用混凝土加工厂……
队伍像滚雪球般壮大
一个个老板不断从肥城农民工中“冒”出,但他们都聚集在肥城建安的旗帜下,使这支享誉京城的队伍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4万肥城农民工几乎参与了北京所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除了奥运场馆外,工商银行大厦、北京饭店、交通部大楼、外交部大楼、城市地铁、首都机场、国家大剧院……也都凝聚着肥城农民工的汗水。对中国建设、北京城建、北京住总、中铁等九大建设集团而言,“安装找肥城”成为他们的第一选择。肥城也因此被北京市确定为全国37个劳务基地县之一。 肥城农民工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是打工的磨砺,使他们眼界大开,观念更新;是肥城建安为他们打造了施展才华的平台;是公司会同北京建管局坚持不懈的千人培训工程,每年一次乃至几次的技能培训,使他们爬坡攀高,进入成长的快车道;是肥城市委市政府对他们高看一眼,每年书记、市长、乃至建管局长几次现场办公,并设立了驻京办事处,成立了京城农民工党支部,使这支奋战在异乡的队伍有了主心骨和领头雁。 “肥城安装”的品牌历经首都建设的洗礼,已跻身全国除台湾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现今又昂首挺进国际建筑安装市场,日本、韩国、苏丹等国的建筑工地上活跃着肥城农民工的身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