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的心里话
2006-08-31 11:00:52
SRC-775
|
|
|
|
|
苗建生(天津市宁河县大沙窝村):“我是农村人,干这行18年了,我对在农村发展产业化感触较深。我认为,农村要发展,一些‘原’字头产品必须产业化。建设新农村,我们衷心拥护,对龙头企业来讲,希望国家在贷款上给予更宽松的政策,促进企业做大,同时更好地带动大伙一起富。”
他白手起家,1998年,组建了天津市首家农民水产协会。现在6800多农户在他的带动下增收致富。当初小小的养殖场也成为资产近亿元的龙头企业。
王化东(安徽省宿州市夏刘寨村):
“从2002年村里就实行了土地的集约经营。现在全村的农民部分外出务工,部分成了农庄的工人。最近我就带着村民去华西村等名村去考察,寻找一条更适合村里发展的路子,争取让全村农民3年搬进新房子。”
他创办了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对村里的土地集约经营。目前,村民人均收入从1998年的不足千元增长到5000元左右。
王树军(辽宁省阜新市黄家沟村):
“国家提出建设新农村对我们鼓舞很大。由于地区之间差距较大,各地农村的发展模式都有自己的独特选择。下一步打算继续走工农结合的路子,带领村民共同富裕。”
2001年,他当选为村支部书记,开始在全村搞大棚蔬菜、畜牧养殖,2003年又创办了系列厂子。去年,村人均收入达4100元,比三年前增长了3倍。黄家沟村也由贫困村,成为全市闻名的“百强村”。
杨振强(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城关镇):
“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新农民。作为县政府聘请的‘科技特派员’,我下一步不仅要传播科技,还要传播市场知识鼓励农民结合当地的优势敢于创业。”
1999年,在商海中闯荡了10年的他回到家乡,承包了贺兰山东麓的3000亩地,开始了拓荒的征程。而今,沙地上全部种上了粮食和牧草,年产干苜蓿800多吨,粮食400多吨。荒芜的土地成了充满希望的绿洲。
阿奴(藏族)(西藏自治区堆龙德庆县通嘎村):
“我打算在养殖方面再加把劲,培育和引进更适合当地的优质良种、菜种,同时培训更多的农村青年,多带动一些农户致富。”
他是当地有名的种植养殖能手和致富带头人。1995年,他积极参加夜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现在年收入20万元,并为村里培养科技能手10多名,使他们人均增收8000多元。
梁长武(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东明村):
“我认为建设新农村,农民致富是关键。下一步,我要利用积累的市场信息,继续做大辣椒协会,让产品更好卖。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1991年前,他的家乡特产红干椒种植和销售都很分散,经济效益较差。他打破传统营销模式,建立了中介组织。现在,红干椒提篮叫卖已成过去,当地的红干椒的市场大了,种植面积已达24万亩。农民说,致富,我们离不了这样的经纪人。
牛兆学(山东省青岛市城阳村):
“农村是一片广阔天地,年轻人要自强自立,齐心协力建设新农村。对扎根在农村的企业来讲,它的发展要和老百姓的富裕结合在一起。”
这位30出头的年轻人,把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成种养加一体的明星企业,每年为农民增收8000万元。
《人民日报》 (2005年11月29日 第十五版)
|
|
编辑:
栾晓磊 |
|
|
|
|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
|
|
|
|
|
|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