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建设新农村 > 特别报道

文明南山让世界刮目相看

2006-08-31 11:00:51 SRC-402
   
  看南山,道路宽敞整洁,到处花香树绿,家家住别墅,让人不敢相信这是农村。听村民介绍,这里过去只有260户人家,人均收入百元左右,是个穷村。如今,全村资产150多亿元,1900户6700名村民人均纯收入1.5万元。
  1.jpg


南山新景

  看南山,道路宽敞整洁,到处花香树绿,家家住别墅,让人不敢相信这是农村。听村民介绍,这里过去只有260户人家,人均收入百元左右,是个穷村。如今,全村资产150多亿元,1900户6700名村民人均纯收入1.5万元。随着南山发展,这里所有村民,在干中学,学中干,从地道的庄稼汉变成了有一定知识,掌握一些技能的人。农民不仅是南山取得今天成绩的关键,更是继续前进的根本力量。一切为了农民,一切依靠农民,这是新时期农村党员干部提高执行政策能力的生动体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鲜明的时代特征。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没有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一切无从谈起。但是,要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不仅需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经营管理水平,还必须注重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不断提升农民的精神文明素养,富民富心富精神。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南山集团在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中,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还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创造了和谐进取的乡风文明。他们的做法,可资借鉴;南山人创造的经验,让我们看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希望所在。

一个小山村,一座现代城

  南山,是一个村,是龙口市东江镇一处村企合一的大型国家级企业集团。改革开放前,南山的村名叫“前宋”,260户、800人,人均不到一亩薄地,穷得“肚中空当当,山上溜溜光”。2001年,改为南山村。目前,南山集团拥有总资产150多亿元,村民6700人,员工3.6万名,企业40多处,涉及毛纺、铝业、电力、旅游、教育等十几种产业。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6.2亿元,上缴税金1.6亿元,在全国乡镇企业500强中位居前列。如今的南山在许多指标方面已经赶上或超过了世界500强,南山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富裕,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新世纪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南山,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的“农民城”,面积由改革开放前1平方公里“长”到25平方公里。这里,一般城市有的,她都有,一般城市没有的,她却有。有鳞次栉比的楼房,纵横交错的马路,来往不断的汽车,繁华的商业街,宏伟的大商场,一座座的现代化厂房,一排排漂亮的别墅,一片片生机勃勃的花坛、绿地、松林,全村绿化面积13平方公里,村民人均绿地森林面积3300平方米,有9座水库,点缀在青山红瓦之间;有可容纳2万人的体育场,藏书58万册的图书馆,有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幼儿教育、普通教育、成人教育、中外合资教育的“五级相连、四教统筹”的现代教育体系,大学面向全国招生,在校生1万多名,中(国)加(拿大)国际学校外教授课,可容纳学生8000多名,今年4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来到龙口南山村视察,称南山是新时期、新阶段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典范。

  这里没有就业难、养老难。村民都在集团企业上班,全村没有个体户;大学毕业包分配,80%以上的留在南山工作;老人住上星级宾馆般的敬老院,每天只交5元钱,每年“九月九”,南山举办“长寿文化节”,在景区举行隆重的“长寿大典”,宋作文带领一班人亲自给老人切蛋糕。

  这里没有喧嚣吵杂、交通混杂、污染邋遢等“城市病”,地面清新如洗,空气纤尘不染,从本村村民到外来打工的员工,言行举止,都规范、文雅,没有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的坏习惯,马路、商场、电影院,见不到烟头,见不到随风飞扬的塑料袋。

  由村庄变城市,得益于南山当家人宋作文的城市意识。宋作文一干村支书,就决定在村前南山上建个小宾馆。龙口市有黄城和龙口两个市区,前宋村离黄城6公里,离龙口15公里,南山,只是个荒僻的小山岗,乡亲们都不理解,建宾馆谁来住?宋作文说服了大家:将来,咱南山就是个乡村里小城市,大城市的人都爱到咱这来享受……

  当时,人们只当是个玩笑,但宋作文是认真的。借道美国、日本考察的机会,他亲手拍下了200多张城市建设的照片,自费购买了7000多元钱的资料,背回了几十公斤重的城市园林画册样本。参考着这些洋资料,结合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他朝思暮想,勾画着南山未来的蓝图,一厂一路,一草一木,都想长远,比世界,谋发展,为城市化奠基。后来,请北京和美国的专家对城市南山的城市建设进行了国际一流的规划。如今,之所以人们一到南山,就感到到处充斥着浓厚的现代气息,连外宾都说南山完全可以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媲美,因为,南山城从“坐胎”就种下了世界先进文化的种子。

高素质的新农民

一条共同富裕的小康路,一颗永不满足的进取心

  说南山,必须从第三生产小队说起。1978年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乍起,第三生产小队队长宋作文就领着大伙发展工副业,做豆腐,糊水泥袋,制石棉瓦,一个汗珠子摔八瓣,一分一厘地挣脱贫困。1983年,大包干时,三队不是分光吃净,而是抱成一团继续干事创业,先后上了玻璃纤维厂、棉纺、毛纺等项目,到1987年,形成了2.4万锭棉纺、4条化纤喷丝生产线、1200台织机的生产规模,集体积累达到5500多万元,户均占有近100万元,三队一下盖起了56栋小别墅,一户一栋,166平方米!

  这一下,点燃了全村盼富心切的烈火,全村党员纷纷找到上级,要求宋作文干村支部书记。一上任,他就从三队的积累中拿出20多万元,还清了全村的集体外债。

  从干工副业开始,社员们就对宋作文换了个称呼——“队长”换成了“厂长”。当了村支书,尊称仍然是厂长。1995年到1997年,记者曾先后两次到南山进行过较大的采访,听到人们尊敬地叫他“厂长”,称副书记是书记。连宋作文本人也说:“有事找俺书记”,为的是腾出精力跑项目,干事业,就怕发展跟不上,辜负了乡亲们的希望。

  至今,南山集团做大了,员工新成分多了,人们叫他宋总、宋董事长,他从心里觉得,还是“厂长”亲切,厂长,称号不大责任大:最直接在第一线创造财富——管一个小队,得叫全队富,管一个村,得叫全村家家富,管3.6万人的集团,得叫这3.6万人都富——让群众都跟共产党沾光,那才不愧对党对咱的期望!

  干事创业发展经济,得敢闯敢冒,群众心里没底,宋作文以厂长的身分和村里签了个经济责任合同,经过公证,每年按照一定的增长比例保证向村集体上缴足额的利润。几年过去,年年大超,按照合同规定,如今,南山上百亿的资产,90%以上都应该是宋作文个人的。“但是,资产这玩艺,用好了是个宝,用坏了是祸害。怎么叫用好了,就是用于社会,造福众人。”宋作文对记者说,“在我心里,这笔财产早就是南山人共有的,合同只是对我个人不敢懈怠加压奋进的鞭策和压力。”

  除了合同责任,还有“良心责任”。前宋村富了,临近的一些村还在眼皮子底下受穷,宋作文看不下眼,同时,南山发展也需要向四围拓展的空间,为此,他积极倡导“强弱连带,携手共进,相兼相融,好在其中”的市场经济下帮扶贫村理念,得到上级和社会的认同。从1994年到2000年,先后兼并了后隋、西马、达沟、南张家、西涧、曲家、上观、刁崖8个贫困村。这些村集体的数百万债务由南山偿还,上千名劳力在南山就业,上千名孩子在南山上学、入托,8个村共1574个农户,像前宋人一样,一步登天,全部住上了每户166平方米的小别墅!

  此举,宋作文的父母夸他做的对,做得让父母脸上光彩。不过也担心这么大的包袱背不动。但很快人们就发现,在作文手里,“世代包袱”很快变“千秋财富”——他们利用兼并的贫村的荒山深谷,开辟旅游业,先后投资22亿元,建起了康乐宫、高尔夫球场、中华历史文化园、中华宗教文化园等系列景观,建起了南山大剧院和五星级标准的国际会议中心。如今,南山已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南山旅游被誉为“小康之旅”,人们到南山,看小康样板,赏无限风光,无不夸宋作文为子孙造就的千秋伟业。

  “那么,南山如今富裕了,你应该松口气了。”记者问。

  “富裕没有顶。1978年,我刚干三队队长时,能叫大伙过年吃上肉丸饺子就叫富;1987年三队56户家家住上小别墅、集体积累户均100万觉得很富;干上村支部书记,280户人家都住上别墅、集体积累户均200万,还算富;如今,全村1900多户全部住上小别墅,集体资产150多亿,户均700万,我倒觉得不算富——与高的比、强的比,与发达国家比,南山算老几。”宋作文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再过十年二十年,中国富到什么样,难以估量,我们丝毫不敢懈怠!”

南山工业

一个高点定位的“坐标”,一条环环生财的“链条”

  南山人创业干事有一个高点定位的“坐标”,一条环环生财的“链条”:不干则已,干则一流,以最大的规模、最高的质量抢占市场“制高点”,抢夺份额“主导权”;把集团的主导产业向前后拉长延伸,形成既有原料基地又有加工环节和终端产品的完整的“产业链条体系”,使利润空间环环相连,衍生膨胀,道道环节都“生财”,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这一“坐标”和“链条”,是南山人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悉心悟道出来的。早在第三小队时,做石棉瓦需要玻璃丝,开始出去买,后来他们自己拉丝,成本下降一半;织毛巾,需要晴纶丝,他们又上了晴纶喷丝设备,从源头上马,年加工毛巾1.8亿条,日产各类毛巾制品40多万条,占全国同类毛巾70%的市场份额。1997年,南山投资3.6亿元上精纺呢绒项目,一步到位引进了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7个国家17个厂家的一流设备,实现了进口羊毛——加工毛条——纺纱——织成——成衣,一条龙生产,填补了国内不能生产150支纱的空白,年产超薄型面料480万米, 在中国北方也小有名气了。但是,1999年,他们又投资4.6亿元进行改造,达到年产面料1500万米、成衣40万套,成为国内第二大厂家。如今,南山牌呢绒不仅成为许多名牌西服的首选面料,每年有300多万米出口日本和欧美。

  铝业,是南山的支柱产业。1992年上马时只有8条生产线,后来扩大到38条线。2000年,又分别上了15.6万吨的电解铝厂、12万吨的碳素厂及铝业环保的干法净化系统和水处理系统,拉长了铝产业链,保证了可持续发展。目前,总投资36亿元的年产板、带、箔60万吨的“1+4”轻合金热连轧项目正在建设中。

  铝业是电老虎,南山发挥龙口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于1999年和2002年,先后建起了13.2万千瓦的热电厂、30万千瓦的热电厂,眼下,又有两座各20万千瓦的海水冷却式热电厂正在兴建,从煤炭——发电——氧化铝——碳素厂——的电解铝——铝锭——铝棒——普通铝型材——轻质铝型材,展现出一个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的、技术含量最高的煤电铝产业链条。这其间,究竟有多少“效益空间”财源滚滚呢!“电老虎”,变成了纵横驰骋的“效益猛虎”,南山,是市场经济中的“伏虎英雄”!

  “链条效应”,营造起南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品牌信誉,形成了多年如一日的“货款即时两清”的良性营销规矩,全集团40多个企业,没有赊账营销,没有呆帐、坏帐,没有三角债,这是多高的资金周转效益!

  1999年12月,南山股份在沪上市,融资7亿元。这些年来,人们看到南山的速度、效益,都说,这市,上得扎实。

南山老年公寓

一个拴人心的“加成本” 一门解不透的“经济学”

  南山的分配很特别,家家有个“加成手册”小本本。所谓加成,就是在领取工资年薪之后,集团再追加同等金额的报酬,作为“第二年薪”。但这笔年薪不发现金,记入加成手册,计息参与集体流动资金,每年发“利息”,买房、购车、办喜事等大的开销,才可申请动用。按照集体创造财富的膨胀速度和个人贡献,在“加成”的基础上,再分别授予5—10倍的“股份”,作为个人对集体企业的内部持股。这种特殊的分配机制,从“三队”就如此,至今20多年来,极大地调动了南山人的积极性,南山人说,这是一个拴人心的“加成本”,经济学家说,这是一门解不透的“经济学”。

  宋作文只有小学毕业,南山的创业班子中,学历最高的也不过初中毕业。但是,从一开始搞副业点计钱到如今转动百亿资产的大盘子,宋作文越多越深刻地感悟到,调动人的积极性,关键是调节分配关系,只有分配机制好,才能不断激发人们聪明才智的潜能,才能做到“控制分配,扩大积累,滚动发展”,才能钱生钱,利滚利,不断把事业推向前进。

  共同富裕不等于平均主义,“加成手册”不是人人都有。三队创业的元老、前宋人、有贡献加入“南山籍”的员工才有。加成,不是“铁饭碗”,造成重大失误,背叛南山利益者,加成本立即取消!改过自新,重新入籍,加成从零开始。有突出贡献且个人自愿者,可每年按一定比例转为“南山籍”,即刻拥有“加成本”。因此,人们说,“加成本”就是南山“绿卡”,激励着持有绿卡者努力奋斗,没有绿卡者努力争取,每人都有同样的盼头、同等的危机。

宋作文近照

  宋作文说:“这样做,不是为了分里外,而是必须尊重历史,区别价值,体现差别,明辨功过。就是要把我个人的危机传导给每个南山人,变成几万人的危机。南山这么大的摊子,一旦有个闪失,危害的不是我一个人,而是几万员工,几万股民,我每天都在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唯恐有失众望。因此,只有用经济手段,变一柱擎天为万众擎天,南山才能永葆青春,我才能站稳脚根。”

  老有所养,壮有所为,少有所教——南山幼儿院、中小学,实行中英文双语教学。隋淑兰的女儿已经上中学。“长这么大了,我这个当妈的简直没操心。”

  富者,贫者,专家学者和打工者,都同样得到尊重。“南山人不欺负外地人”,3万多打工者异口同声。在南山还不很宽裕的年代里,本村人半年一开工资,打工者却月月按时发放。一到过年,南山一次雇佣100多辆大客车,分头送工人回家。过了年,再接回来。这一习惯,迄今已坚持了十几年。

  “泰山不却微尘,长江能容巨流”。正是这种包容精神,从3万多名打工者到几十名在南山挂职的龙口市的机关干部,上千名大学生、研究生,数百名教授、专家,都在衷心耿耿,铁心南山。

一个永不松套的好班子,一位只干不说的宋作文

  从三小队到南山集团,20多年来,南山领导班子几位主要领导基本没变,他们的文化基础不高,但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领会的悟性强,干事创业锐意进取的精神强,班子的威望高、凝聚力强,不断地超越自我的进取精神强,拉着共同富裕的小康车,齐心协力一股劲,与时俱进不松套。

  与时俱进,靠两大法宝,一是批评,二是争论。班子成员、厂长经理,每天早晨集中到集团办公室开碰头会,汇报工作不准表扬自己,更不准赞扬领导,只讲问题,讲办法,领导总结只批评,不表扬。南山最怕的不是批评,而是宣传表扬,宋作文有句名言:“一边跑一边喊的人跑不快”,“不该你得的荣誉你得了,很危险”。南山的争论,是民主决策的过程。凡重大问题,党委成员必须调研、讨论、集体决策,尤其是涉及项目、投资等发展大计,班子成员往往争论得面红耳赤,用他们的话说,都是“吵”出来的,不“吵”透了不罢休。最后提请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宋作文做事果敢,但从不盲目的一锤定音。他说:“争论出真知,争论少失误。”

  今年59岁的宋作文,精力充沛,思维敏捷,但与人们一般描写的企业家和胶东大汉不同。他个头不高,却雄才大略,能干大事,用高人,现有600多名外聘人才,大都是奔着宋作文的人格来的;他眼睛不大,却目光犀利,洞查市场风云,善于捕捉商机;他嗓门不高,却一言九鼎,言必信,行必果,从不出尔反而;他不善张扬,谦虚低调,多年来,上自中央下到地方,各级各地来视察参观,宋作文介绍经验就三句话:一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二是各级领导支持的好,三是班子团结一心、干群齐心协力干的好。但谁要是对父母不孝、对老婆孩子不负责任时,他就火冒三丈,声色俱厉,言词排山倒海,叫你无地自容。许多企业家英雄海量,“三场”全能,宋作文却一口酒就脸红,什么场也不见影,最大的享受是关起门来看书,找个专家唠嗑,睿智+正气,才是他始终保持朝气、锐气、英雄气的根基。

  南山干事创业,一贯不动声色“抢”字当头,创造出令人惊疑的“南山速度”:投资3.6亿元的精纺呢绒项目,建设周期11个月;投资2.5亿元建设的南山职业学院,9个月;投资1.5亿元年3万吨的葡萄酒项目,6个月;在6平方公里黄山深谷里投资6亿元的旅游二期工程也只有1年半……记者深深地感受到:只要隔一段不来,南山就平地一声雷,冒出个新项目,叫你领悟“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真谛。

未来的南山

又一个惊人之举——跳出南山看南山,融入世界竞风流

  今后的南山该是什么样?南山人跳出南山看南山。2000年秋天,宋作文带着这个问题来到美国,从东海岸走到西海岸,又一次对美国城乡进行了认真地考察,回国后,反复以南山与美国对比思考。南山向北15公里,是渤海海滨,有万亩松林绿化带,也有大片开采煤矿的塌陷地,旧矿坑,宋作文瞄准了这片亦废亦宝的海滩,计划征地20平方公里,用8——10年的时间,投资200亿元,再造一座“海上南山”。为了给乡亲们求吉祥,根据“寿比南山”的成语,他把这里称为“东海”,意在“寿比南山,福如东海”。2002年,宋作文提出了这个构想。

  思路有了,那就说干就干。龙口市委、市政府对创业干事成大器者的一贯态度是:管不越位,帮不余力,放不撒手。特别是对南山这只“领头雁”,更是“只帮忙,不沾光”,“参与不干预,到位不越位,指导不指示”,努力创造利于南山发展的“政治环境”。

  南山集团聘请了美国一家世界顶尖公司进行了总体规划,瞄准西方发达国家水平,建设综合性海滨城市新区。依就南山产业优势和“东海”地利优势,面向国内外整合资源,控股与龙矿集团合资在东海利用旧矿坑开发柳海煤矿,与龙口港合资建设20万吨的深水码港,在澳大利亚建立铝土基地,与澳大利亚、法国、日本等签订一揽子技术合作协议,进一步实施“引进国际领先技术设备,实施大宗物料全球采购,进口原料、技术、智力与扩大产品出口并重”的战略,努力实现利益最大化,挣外国人的钱,办中国人的事。

  两年来,南山集团已在东海开发区投入20多亿元,中加国际学校已经招生使用,30万千瓦的热电厂已经运行。到2005年,完成投资120亿元,重点抓好1+4热连轧轻合金、60万吨氧化铝、13万吨碳素、40万千瓦热电、年产150万吨的柳海煤矿、20万吨深水码头、国家级植物园等7个大项目的实施。届时,南山集团将成为一个山海呼应、中西合璧的现代化海滨城市,成为一个产业多元、结构合理、管理现代的特大型企业集团。问起2006年的发展,宋作文呵呵一笑说了两句话:一是又快又好的发展,二是富无止境。

  看南山巨变,论跨越发展,一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热血衷肠和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这里就是新世纪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明南山让世界刮目相看!  记者  刘志宏

  编辑: 曲涛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