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农村建设 本报平原讯 在前不久举办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平原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对平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做法表现出极大兴趣,称其是“一个创举”,“为欠发达地区探索出一条路子”。 平原县自2003年开始,以家庭为单元、以村庄为单位进行小康村创建活动。县里将876个村庄划为示范村、过渡村和一般村3个层次,分“三步走”创建。按“推进四大建设、落实五级责任”思路,将整个创建分为经济、基础设施、精神文明和基层组织建设4方面工作,细化为20项指标、78项任务,把责任分解、量化落实到县乡村户尤其是27个县直部门。全县140个示范村、过渡村进档升级,其他700多个村庄也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平原经验的特点,就是做好联系紧密的三件事: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秀美农村。建设新农村绕不过这三项工程。”北京大学地方政府行政研究院执行院长彭真怀评价说。 该县把公共财政更多地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更多地向农村延伸,公共资源更多地向农村覆盖。县财政投入2亿多元,改扩建了县医院和部分乡镇中心卫生院。3年来,全县财政支农资金达3.7亿元。同时转移农民3万余人,先后组织了“千名农民下温州”、“百名浙商访平原”活动,免费培训农民17.8万人次。70%的村庄实现了路、水、有线电视、电话“四通”,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比率达90%,并全面实施了改善环境的“四化”、“三清”工程。 令专家们感兴趣的还有平原的“初中生进城”政策。该县的做法是,用5年时间,撤并乡镇中学,将全县初中生全部集中到县城。现已投资1.4亿元,按万人规模扩建了两处中学,城区中学在校高、初中生分别达到1万人和1.2万人,初中生进城率52%,今年可达到70%。平原县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积极改革传统的户籍政策,取消对农民进城的各种不合理规定,对其进城生活、就业、子女上学以及创业办厂给予鼓励和优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