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我们走进潍坊市坊子区穆村镇梁家庄村村民梁健那幢装璜考究的二层楼房,直到落座,记者还不敢相信:这小洋楼是小梁靠种植大棚桃挣下的吗? 村支书梁恩玉告诉我们:“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思路,这两年俺村下大力气搞大棚水果,现今已见到好收成了。”目前,该村像梁健这样的果农已有100多户。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坊子区变中求新,引导农民走上了增收“快车道”。
亮出一张“特色牌”
眉村镇北李村曾经是个经济落后村。3年前,经过多方考察,村里确定了发展以大姜为主的蔬菜种植业,现在,全村已发展大姜500亩,仅此一项为村民年增收200万元。而眉村镇的大姜也已发展到1万亩。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坊子区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农业技术人员坚持长年蹲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技术、面对面传经验。同时,成立专门的科研机构,加大农产品的研发力度,形成了一大批独具地域特色的品牌产业。如今,穆村镇的油桃、眉村镇的大姜、南流镇的芦笋、荆山洼镇的草莓等一张张“特色牌”让坊子农民的增收之路越走越宽。
走出一条“富裕路”
南流镇素有“芦笋之乡”的美誉。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一方面引导笋农扩大芦笋种植规模,一方面引进了芦笋加工企业嘉源食品有限公司。芦笋种植面积很快就扩大到了1.2万亩,而嘉源食品有限公司也成为农业龙头企业。笋农和企业实现了“双赢”。 龙头强带来产业兴。坊子区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围绕主导产业,积极引进和创办各类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区里针对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布局散、竞争力弱的实际情况,采取措施聚散成群、聚弱成强。通过科技创新、品牌战略提高企业竞争力,培植龙头企业,形成了龙头企业效应。目前,全区已有农业龙头企业52家,从业人员1.61万人。建立了芦笋、大姜、草莓、中草药四个生产基地,认证面积达6.8万亩。通过走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生产路子,直接为农民增收3亿元。
打造一支“正规军”
“以前,我们的草莓因为没销路,年年都烂掉一部分。自打有了草莓协会,销路有能人帮着联系,价格也不用操心,今年的草莓开秤价到了5块钱1公斤,一亩能收入1万元哩!”荆山洼镇解家村村民扈本亮提起草莓协会的好处,就喜滋滋地说个不停。 坊子区在发展新兴农业产业的同时,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市场、生产基地、农村经济发展带头人兴办了各种形式的中介服务组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织成立了坊子区蔬菜协会、中草药协会等一批县乡级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会员1230名。这一支支由中介组织、经销商和贩运户组成的农业产业化销售组织,把产业、农民与市场联结起来,成为坊子区高产高效农业快速发展的坚强后盾,被农民称为“正规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