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时占经向记者介绍村里正在修的水泥路(2005年11月16日摄)。 河北省卫生厅原副处级干部时占经放弃仕途和城市生活,1992年回到太行山下的家乡赞皇县张楞乡行乐村当农民。他扎根山村,一干就是14年。期间,他多次放弃回城复职的机会,带领群众办企业,开发荒山种枣树,修筑水利工程,使全村人均收入由1992年的156元增长到现在的3000多元。石家庄市委授予时占经“一心为民的好支书”称号。 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新华网石家庄2月12日电 题:从“报恩”到“奉献”的升华——回乡大学生时占经的苦乐人生
编者按:得失观是人生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树立正确的得失观,能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时占经敢于“舍弃”——舍弃功名利禄,选择同最基层的老百姓一起摸爬滚打。因而获得了父老乡亲的真诚拥戴,实现了从朴素的“报恩”到无私“奉献”的人格升华。从时占经的感人故事中,我们看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相结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千千万万个时占经这样的基层干部。(编者按完)
“新华视点”记者 唐小可、梁栋、张涛
如今,时占经这个名字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家喻户晓,以他的真实故事编成的地方戏《七品村官》已在全市各地巡回演出了几十场,观众场场爆满。
时占经,太行山下一个贫困山村走出的大学生,放着省直机关副处级干部不当,回乡当了农民,一干就是14年。人们议论纷纷:他的选择对不对?他的奉献值不值?
四百多个指印引出的故事
2002年初,河北省赞皇县新任县委书记王俊英收到一封来自张楞乡行乐村的信件。王俊英至今对这件事记忆犹新:“那时我正为没完没了的上访信烦恼,一见这封厚厚的信心里就发愁。”很不情愿地拆开信件,却一下子就被信的内容吸引住了。
这是一份两千多字的“请愿书”——“我们代表全村父老乡亲向您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占经不能走!行乐村不能没有他。如果让他走,村民们从感情上肯定接受不了。再说村里的这副担子,不是谁想挑就能挑得起来的,他一走,正在进行中的‘地下水廊’工程可能会半途而废;第二个五年规划也会变成一纸空文……说句丧气的话,他走了,行乐村有可能会再次返贫。”
“苦了他一家,幸福全村人,不是我们当时留他的初衷,更不是我们现在留他希望出现的结果,……相信上级会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请愿书”后面附了好几页纸,纸上庄重地摁着458个鲜红的指印!
县委书记感到了强烈的震撼:时占经是谁?他为什么能够得到农民这么真诚的拥戴?
当王俊英仔细了解时占经其人其事后,深深地被感动了:这位行乐村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大学生,在1992年毅然放弃省卫生厅副处级干部职位,“停薪留职”回乡务农,与单位签订的停薪留职3年合约期满后,继续留在农村带领乡亲们建设家乡,以至于原单位因多次劝其回城复职无效后只好按规定作了“自动离职”处理。失去了公职的时占经无怨无悔,硬是把一个年人均纯收入不到200元的贫困山村变成了枣树满山、五谷丰登的富裕村子。
2002年是时占经回乡的第十个年头,上级领导在得知他的事迹后,作出了恢复其公职、连续计算工龄的决定,条件是他必须回原单位上班。村民们的“请愿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递到了县委书记的手里。
“我欠着家乡父老一笔感情债”
时占经的故事开始于1992年。
这一年,38岁的时占经从河北省卫生厅北戴河疗养院副院长职位上任满回省城。作为省直机关最年轻的副处级干部之一,同事们都认为他的前途无量。然而,时占经却做出了一个让大家目瞪口呆的决定:申请“停薪留职”3年,回家乡赞皇县张楞乡行乐村当农民!
谈起当年回乡的举动,这个敦敦实实的汉子言语之间流露出无比的深情:我欠着家乡父老一笔感情债啊!这笔债折磨了我许多年,直到做出了回乡的决定,心里才舒坦了。
时占经说,1974年他被作为工农兵学员推荐到承德医学院上大学,可家里一穷二白,连路费都拿不出来。正当全家打算放弃时,村里的老人们知道时家的难处。“这可是俺村第一个大学生啊,砸锅卖铁也要让娃上大学!”于是几位老人出面,东家凑几元,西家拿几角,最后凑了120元,郑重其事地交到时占经母亲手里。
当时,120元相当于行乐村一个整劳动力4年的收入!
那一晚,时占经的母亲一边抹泪,一边将乡亲们凑来的钱缝到他内衣里:“这是全村人的心啊。孩子,今后哪怕你有了一丁点儿出息,乡亲们的情都不能不还啊!”
每次讲起这120元钱的故事,时占经都会情不自禁地流泪。他说,乡亲们的情意重于泰山,更远远重于那个副处级职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