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儿所在的同和街道建设如火如荼。
“钢儿,我家的自来水不知道为什么停了,你赶快过来看看吧。”4月14日上午不到8点,平度市同和街道办事处李家站村民李胜斋(钢儿是他的小名,但叫得很响)刚到办公室,就接到了本镇东小区一位居民的电话。 放下电话,李胜斋带上工具,开上自己的“吉利”,不到10分钟就赶到现场,一检查,原来是总水表坏了,水管冒水,于是有人关了下面的总闸,李胜斋重新换好水表,恢复了供水。 50出头的李胜斋是同和一家物业管理公司的经理。奇怪,一个村民怎么会想到开物业管理公司?李胜斋告诉记者:“这两年同和的小区一座接一座地盖,却没有当地的公司搞物业管理,活被别人抢走了,我看着心里有气。”正好自己曾经干过电工,对水暖也研究过,李胜斋到外地学习几个月后,开了个物业管理公司。他手下还有二十几个人,目前负责同和十多个小区和家属院的物业管理工作,服务对象大概有近2000户。 种地出身的李胜斋有种不服输的劲头。少年丧父的他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家务农,后来学了技术,在村里干过电工。因为家里劳力少,光种粮不太挣钱,他借钱买了辆八成新的小拖拉机,除了给自己家里干活、拉粮,还给别的单位拉石头、水泥等,“那时候拉一车石头能挣7块钱,大伙抢着干。”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同和企业大发展并开始招商引资,1996年就有首家韩资企业入驻,企业雇车拉货的活比较多。聪明的李胜斋把拖拉机卖了,花了4万多元买了一辆农用四轮车,给企业拉点配件什么的。2000年开始,大批国内外企业入驻同和,现在已经有280多家企业入驻,打工的外地人就有几万。李胜斋瞅准机会,又把农用四轮车卖了,买了一辆新面包开出租。“坐车的可多了,晚上都拉不过来。” 李胜斋家的二层小楼,一楼是客厅,家电一应俱全,茶几上摆放着新鲜水果;二楼是书房、卧室,木地板的装饰和电脑让人感觉这里早已不是传统农家。 “地呢,还种吗?”记者明知故问。“早不种了,我们这帮人有个说法,叫做失地农民。”李胜斋告诉记者,他所在的李家站村,旧址就在现同和街道驻地。八年前,在城镇规划中,他们村整体搬迁到现在的位置。新村按农业、工业、居住、休闲四大功能区块规划,户户住上了别墅,村庄内外的林、电、路、管线、通信、环保设施都作了统筹安排;管线入地,有线电视、宽带网入户,村里设有医疗服务站、歌舞厅、文化活动中心、四季常青的农民公园等。全村一半人家住进二层小楼里,不愿意住楼的住进了统一规划的平房。刚来的时候很多农民故土难离,纷纷在自家门前两侧开辟小块菜田,既有碍交通,也不卫生。今年开始,村委会挨家挨户做工作,由他们提供补助,家家户户屋前屋后改种了柿子树。 目前,街道给他们补偿口粮钱,保障基本生活;虽然没有地,可全村70岁以下的人没有一个闲着的。李胜斋的老伴在一家外资企业做保洁工,活不累,每月有600元收入,“过生日还发蛋糕。”他的大女儿中专毕业后原本在本地韩资企业上班,2003年去韩国参加培训,后一直留在韩国打工,每月邮回1万多元。儿子在平度技校机电专业读书,将来准备子承父业。他已经在当地小区给女儿买了一套100多平米的房子。“买赚了,前年买不到1000一平米,现在涨到1800了。”全村百户人家几乎家家有房出租,贵的一个月1000元,这一项全村收入就有几十万元,但李胜斋没把新房子租出去,“主要想等女儿回来结婚用。” 去年,他又把面包车卖了,买回了一辆新轿车,但是他不再用轿车拉买卖了,只是“代步”工具。对于物业管理公司的前景,他非常看好。他得意地告诉记者,最近新建了几个小区,水电维修的活已经被他揽下了,他准备近期出去学习,请能人作指导,回来再上家政、保安等项目。“只要你的服务好,将来准有前途。” 记者随后了解到,同和三年内新增建筑面积48万平米,建成区面积以平均每年1平方公里的速度拓展;驻地常住人口净增了1.2万人,达到近3.2万人,平均每年以4000人左右的速度递增,城市化水平达到54%,基本形成了一个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生态型小城市。 不用再整天往外跑,李胜斋也有了些空闲。他们一家都喜欢看文艺节目。今年初,他老母亲八十大寿,他专门从市里请来吕剧团给母亲贺寿,让母亲高兴不已。 这几年,李胜斋和老伴组织了个“李家站秧歌队”,全村各家各户都有参加的。逢年过节,他们就和一些公司搞联欢。在连续几年的“同和民间广场文艺大赛”、同和之夏汇演中,“李家站秧歌队”还拿过奖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