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建设新农村 > 中央精神

国务院部署: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006-08-31 11:00:32 SRC-2424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明年农业和农村工作 部署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工作


  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明年农业和农村工作,部署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工作。

  会议认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性任务,这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决策。明年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是:进一步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会议强调,切实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这关系到投资方向和结构的调整,是由以城市建设为主向更多地重视农村建设的重大转变;这关系到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开拓农村市场;这关系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这关系到拓宽农村就业门路,增加农民收入。明年和今后几年要进一步调整投资方向,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会议还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这场改革既涉及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也涉及农村上层建筑的变革,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解决当前农村面临许多问题的关键。

  会议要求,国务院各部门要明确自身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调整工作思路,在制定发展规划、提出政策措施、安排建设投资和事业经费时更多地向农村倾斜,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明年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迈出有力的一步。

  会议听取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汇报。会议认为,近几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决策和部署,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必须看到,钢铁、水泥、有色等部分行业过度投资导致产能过剩的问题日渐突出,其不良后果已经显现,产品价格下跌,库存上升,企业利润增幅下降,亏损增加。目前一些地方和企业在这些行业仍继续上新的项目,生产能力供大于求的状况将更加严重。这个问题如果不抓紧解决,会进一步加剧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会议强调,推动产能过剩行业的结构调整,是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因势利导,区别对待,合理利用,控制增能,扶优汰劣,优化结构”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稳妥地解决存在的问题。一是严格执行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认真落实已经实施的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并加强检查,尚未制定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的要抓紧制定。二是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的新增产能。根据新的情况,制定严格的技术、能耗、质量、环保、规模、安全等标准,提高市场准入门槛。继续清理整顿在建和拟建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三是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按照市场原则,推动企业并购、重组、联合,发展规模经营,提高产业集中度。四是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依法关闭那些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五是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着力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改善品种,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加强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六是通过调整投资结构、扩大消费需求等措施,尽可能多地利用和消化一些已经形成的生产能力。七是加快推进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导致盲目投资、产能过度扩张的深层次问题。

  会议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全局观念,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调配合,采取有力措施,积极而有序地推进这项工作,尽量减少损失,避免社会震动。

  《人民日报》 (2005年12月03日 第一版)

  编辑: 孟凡帅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