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东方周刊》记者于津涛/北京报道
政治局研讨节约型社会
中央力倡建设节约型社会,意味着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入实施阶段
6月2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这次集体学习安排的内容是国际能源资源形势和中国能源资源战略。
进行讲解的两位研究员是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局副局长张洪涛和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
此次学习与以往不同的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会上提出了“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这一战略目标。能源资源问题被提高到“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这一高度。
近年来,能源资源问题已经成为中国近一步发展的瓶颈,中国资源消耗式发展模式必须得到改变,这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
胡锦涛强调,要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全局出发,全面分析能源资源形势,深入研究能源资源问题,全面做好能源资源工作,促进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我国的长远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资源保证。
“开源节流”的政治诠释
在此次集体学习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认真听取了张洪涛、周大地两位研究员的讲解,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胡锦涛在讨论中并就此问题向与会者征求意见。他指出,“既积极做好开源工作,又优先做好节约工作,应该成为解决我国能源资源问题的基本思路。”
“这次讲解已经准备了半年多,先后有两个助手配合我做这方面的研究。”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局副局长张洪涛告诉《望东方周刊》。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同时也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关系到人类未来生存、和平与发展,关系到我们和谐社会的建构。
“建立节约型社会实际上也是一个政治话题。改革开放二十六年,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与此同时,国际上,所谓的‘中国能源威胁论’甚嚣尘上。因此,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十分必要。”《可再生能源法》起草人之一、清华大学副教授张希良告诉《望东方周刊》。
此前,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出席北京《财富》全球论坛时,一次次据理力争,反驳“中国能源威胁论”,并对中国未来能源政策走向提出了“开发、节流、再生、合作”的四大主线。
马凯表示,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是中国政府解决能源问题的一个基本思路。
《可再生能源法》一直在多种场合被马凯提及,因为“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中国立足自身解决能源困扰的重要举措之一。
2005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该部法律将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国已经慢了一步
实际上,开发可再生能源,中国已经慢了一步。
全球过去几年内,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年增长率均高达30%以上,欧盟风力发电成本过去5年间下降了20%,进入了大规模发展阶段。欧盟计划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总发电量的22%,还确立了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占50%以上的目标。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和清华大学联合成立的课题组研究认为,中国有足够的可再生能源可供开发利用。课题组预计,到205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将成为能源结构中的主角之一,达到30%以上。
张希良认为,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不仅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基于国家能源安全的考虑。
他说,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比200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在充分考虑技术进步、经济结构调整、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实现有效节能的前提下,能源需求量也将达到25亿-33亿吨标准煤。届时,中国能源资源供应将面临很大压力,石油的进口依存度将超过50%。
其次,应对环保压力。目前,中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世界第一,温室气体排放量为世界第二。化石能源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中国约90%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排放来自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
第三,随着发达国家减排承诺的履行,我国在未来国际谈判中也将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现实选择
在6月27日的集体学习会上,胡锦涛就“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谈了八点意见。
此中,“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个被忽略已久的话题再次被提及。胡锦涛指出:“要优化消费结构,在消费领域全面推广和普及节约技术,合理引导消费方式,鼓励消费能源资源节约型产品,逐步形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
“构建节约型社会应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张希良表示。
他认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量约占世界的11%,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40%,国家加强能源领域的统一规划迫在眉睫。
观察人士认为,中央力倡建设节约型社会意味着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入实施阶段。
就在此次政治局集体学习前一天,即6月26日,由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5——建设节约型社会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的发改委主任马凯透露提出政府将从6个方面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6月30日,全国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上就今明两年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工作做出安排。
温家宝总理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要首先带头,各级政府和所有公务员都要率先垂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积极创建节约型城市、节约型政府、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区,务求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在短短一周之内,中央分别召开三个高规格的研讨会、学习会、电视电话会议,并做出战略部署,足见中央对‘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决心和力度。”一位参加研讨会的专家指出。
京沪启动政府用能评估
北京市已着手制订市级政府机关节能、节水目标及措施,要求公务人员从小事做起,力争全年节能8%以上。同时,选定10家政府机关作为试点单位,组织专家开展能耗诊断,进行技术改造,并通过试点为政府机构实行能耗、水耗定额管理提供经验。
上海相关部门正联合上海市节能服务中心,对人民大厦以及17个区县人民政府的办公大楼进行用能设备诊断,包括水、电、煤气、风机、锅炉等。预计整个诊断评估将于今年10月前完成并形成“诊断报告”。专家将根据政府机构在不同季节的不同能耗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应整改措施,最终通过科学管理、科技进步,使政府机构的资源得到合理使用。
中国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同时也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 2004年中国石油产量达1.7亿吨,煤炭的产量超过19亿吨。 风电、水电、沼气、太阳能等可再生的“干净资源”,目前也在广泛推广和应用。仅沼气一项,已在农村推广了1300多万户。据悉,2005年,国家还将专门从国债资金中拿出10亿元以继续推进沼气利用。
来自国家发改委的资料显示:与1990年相比,2004年中国每万元GDP所消耗的能源已下降约45%,等于节约了7亿吨标准煤。火电供电煤耗、吨钢可比能耗、水泥综合能耗分别降低11.2%、29.6%和21.9%,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但是,中国经济增长在相当程度上仍然主要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资源产出效率较低。目前,钢铁、有色、电力、化工等8个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4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