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汤黄鱼”的骨架还没有露出来,“坛子肉”仍然是满的,整盘的“广东菜心”只动了几下筷子……整桌精美的菜肴似乎只吃了不到一半,客人就“埋单”了,也没要求“打包”。于是,饭桌上剩下的一切被迅速倒进了泔水桶。
这是记者近日在上海一家著名菜馆看到的一幕,主人公是花自己钱“下馆子”的市民。同样的事情在这家菜馆、在上海、在许多地方,每天都会发生
无数次。
这家能同时开50桌席面的菜馆有10个1米多高的泔水桶。这些泔水桶里充溢着米饭、点心、蔬菜、肉食甚至海鲜。
“刚来的时候我看着很不习惯,感觉这么浪费简直是‘作孽’。”这家菜馆的服务员小潘说,“可是又能怎么办?总不能回锅端给下一桌客人吧?何况人家花的也是自己的钱。”小潘来自贫困的湖南山区,她说在她的故乡,即使到今天,人们也不是顿顿都吃得上鱼和肉。
“现在我一天倒掉的肉,够我们家吃一个月。”她说。
上海市容环卫局废弃物管理处的统计数据表明,上海餐饮业每天产生泔水垃圾1100多吨。由于这是滤去液体后的“干重”,实际上,上海每天产生的餐厨垃圾超过2000吨。其中这样被浪费掉的,保守估计也占总量的一半。
中国人讲究饮食烹饪,接风宴、婚宴、寿宴、各种名目的聚会……饭店已成为富裕起来的许多人宣泄情感的场所。也正因为如此,餐饮业得到飞速的发展。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我国餐饮业累计实现零售额3346.3亿元,同比净增507.2亿元,增长17.9%。2004年,中国人均餐饮消费576元,上海市人均餐饮消费水平为全国人均水平的3倍,而餐饮市场发达的广州市人均餐饮消费高达4143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倍以上。而在西部一些贫困地区,一家人一年的收入也未必能达到这个数字。
然而,在这巨大的增长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浪费。
2004年,我国餐饮业消费总额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约占GDP总额的7%;而同期美国餐饮业消费总额3760亿美元,约占GDP总额的3%。这当中有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恩格尔系数偏高的因素存在,但浪费的原因也不容忽视。
互联网上的一个帖子耐人寻味,一位“美食家”津津乐道地介绍了他“点菜的艺术”,包括餐馆的选择、冷菜和热菜的配合、荤素搭配、时令佳肴的选择、菜式的“君臣佐使”、营养、热量……几乎涉及方方面面,然而偏偏漏了一样:点的菜就餐者是否吃得完。
这则帖子折射出很多人目前的餐饮消费心态:要吃得好,吃得精,吃得便宜,但不一定要吃得节约。“请客时不能让客人把菜全吃光,否则没面子”的心态十分普遍。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曾经是常被用于儿童启蒙的诗句。可是现在,很多富裕起来的人已经忘却了这首从小背熟的诗的精髓。
目前,我国政府提出“要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节俭、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理念”,真正要实现这一点,还需要人们从最基本的“吃”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