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全国大部地区、持续不断的高温浪潮导致的用电用水紧张,加上国务院最近颁布的有关文件,使得节能、节约在最近几天又一次成为全社会议论的焦点话题。
有人感叹中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仍存在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也有人感叹节约作为一种美德,已经被相当一部分人淡忘甚至遗弃。
事实上,随着各种资源的持续紧张、油价的不断上涨,节约能源这个概念,已经在全社会形成了非常广泛的共识。尤其是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他们所处的地位更高、了解到的信息更多、对节约能源的认识更深入。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本应该成为节约模范的群体,却被发现是浪费最大的群体之一。
北京市的一项调查表明,政府机构人均耗电量,竟然是居民的7倍。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有关官员表示,一些政府机构办公楼灯长明、水长流,一些单位盲目追求豪华装修、超标准配车,浪费现象确实比较严重。
为什么有地位、有知识的干部群体,反而成了浪费群体。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所浪费的水、浪费的电,用不着自己买单。这样的现象,对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一套制度保障,更确切一点说,需要一套奖罚分明的制度保障。
这样的制度,必须坚决杜绝、淘汰高耗能、高耗水的技术设备,使这样的技术设备在中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无从立足。
这样的制度,还必须配备相应的、具备威慑力的法律法规,使得资源使用者不敢浪费,一旦浪费必受重罚。
这样的制度,还应该充分利用价格机制,促进能源的合理利用。
比如,在水的方面,实行梯级水价、超额加倍收费;在电的方面,加大用电高峰和用电低谷之间的价格差异。
这样的制度,还应该对节能产业实行优惠的税费政策。对于那些采用节能技术、生产节能产品的企业,不但在税费方面给予适当减免,还应进行相应的物质支持和鼓励。
这样的制度,更应该抓住党政机关这一庞大的资源消耗群体,制订出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奖罚规章,使这些国家干部们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养成节约的习惯。
总之,建设节约型社会,至少在现阶段,光培养观念不够,还必须有切实可行的制度,使节约者受到奖励、浪费者受到处罚。
这样一套制度建立并完善、坚持下来,我们的社会才有可能建设成为一个节约型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