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下午3时,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全国政协委员叶青、叶文虎、郑一军、索丽生就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新华社记者] 第一个问题,温家宝总理在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请问叶青委员,建设节约型社会跟我们以前提倡的勤俭建国有什么区别?节约型社会的具体内涵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我们也注意到,这次大会上一些党派和委员提出要把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并列为我国的三大基本国策,有这种可能吗?
[叶青] 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我个人的领会,所谓“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指社会生产中的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当中通过健全机制、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宣传教育等手段,动员和激励全社会节约资源和更有效地利用资源,达到以尽少的资源消耗来满足人们日益增多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用最少的物质消耗来支撑我们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认为,和过去提的“勤俭建国”相比,从内涵上来讲更广泛,它不仅仅强调节约,而且是一个全新的社会发展的战略。它要求发展的层次更高,就是要求我们用有限的或者少量的资源消耗,尽可能地实现循环利用,来保证社会的需要。培养人们有资源节约的观念,和节约资源的内涵。
从而可以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处理好资源和人口增长、生态环境的关系,推动社会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资源高度利用、生态环境变好的发展道路。
至于这位记者提出来的是不是能够作为国策,这在政协经济界讨论当中也很热烈,国策到底指什么?应该包含什么?起什么作用?大家觉得,如果什么东西都提到国策,那么这个国策是不是又不是非常突出了?所以这个问题,随着综合经济发展来看,也可能成,也可能不成。
[中国青年报记者]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表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请教一下这方面的权威专家叶文虎委员,您认为在发展循环经济当中,政府主要应该做些什么?
[叶文虎] 听到有记者关心循环经济的推进,很高兴。在回答这位记者问题之前,我先请所有的记者们都来关注中国在循环经济方面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因为,提出和推进循环经济是人类从现在这种发展模式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这种新的发展模式的唯一途径。它意味着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采用了一种与自然环境对抗的方式向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这种人类文明的根本转变。
人类的发展既是人类社会的行为,又是人类社会行为的互补,人类的行为有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公众行为,这三大行为总的形成一个社会行为。这三大行为里面,政府行为占到主导地位,它要引导企业行为、公众行为,而且要把这三个行为组织起来,构成一个新的社会行为。所以政府在推进循环经济方面起着一种主导的地位与主导的作用。
基于这个认识,政府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应该归结为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政府以及它的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包括全体公务员,要加深对循环经济的内涵、历史地位与作用,以及它的操作方法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循环经济本身是一个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人类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我认为政府应该制定一些或者把现有的一些经济增长方式的游戏规则加以修改,使它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出现和发展。
第三,所谓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是要使得物质的流动能够循环起来,成为环状,要形成一个新的产业部门,废旧物再利用产业的形成,没有这些节点,这个环状是形成不了的。因此政府要着力培育这些节点产业的发展或者壮大。
第四,一种新的经济运行方式的形成,一定要伴随着新的产业,而这个新的产业的形成,一定要有新技术的支撑。所以,政府应该着力培育、扶持一些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技术的开发和研究。
第五,要引导公众提高这种意识,要引导企业加强这种社会责任感。要组织和引导企业和公众,能够自觉地、有序地参与到循环经济这个大的人类生活模式的转折里面来。
[西班牙新闻社记者] 在政协和人大会议中讨论的关于节约型社会的新的战略政策和新的法律是什么?
[叶青] 关于推进节约社会建设的战略和方针,我们国家有相当的考虑,它应该包括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近期把节约放在重要的位置。坚持节约资源、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相结合,把节约资源纳入我们经济转换方式的重要内容,同时制定相应的扶持节约的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等等。
[中央电视台记者] 请问在我国的终端能源消耗中建筑能耗的总量占总能耗的三成,这样的情况下,建筑节能已经成为社会上越来越引起大家关注的话题,我想问郑一军委员,您是否认为建筑节能是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非常重要的问题?您对国家出台具体的政策来推进建筑功能方面有什么好的建议?谢谢。
[郑一军] 各位记者一定注意到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快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第一次提到要鼓励节能省地型的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建设。我确实认为,建筑节能工作对于建立节约型社会来说,用八个字来概括,叫做“举足轻重、刻不容缓”。
大家知道,我们国家的建筑总量非常之大,现在城乡建筑的保有量,就是既有的城乡建筑的总量大约有400亿平方米,而其中99%左右都是一些高耗能的建筑。从数量上来说,建筑用能已经占到我们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接近三成。
使我们感到非常忧虑的是,我们的建筑能耗非常之高。比如说,我们的采暖用能就是气侯相近的发达国家的三倍。而非常遗憾的是,对于建筑用能的这种浪费状况还没有引起全社会的充分重视。 比如说,我们国家已经制定了节能建筑的强制性设计标准,按照这个标准来设计,是可以做到节能50%的目标。遗憾的是,现在已经进入第9个年头了,但真正按照这个标准去做的,最乐观的估计,在新建筑里还不到10%。
我们国家现在仍然处于建筑的高峰期,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们还会新建200亿平方米的建筑,那么建筑用能的浪费就可想而知了。为了迅速地扭转这种状况,我觉得至少有三件事情应该做:第一,强化约束机制,我们建议尽快修改节约能源法,让这部法律更具操作性。同时,尽快出台建筑节能管理条例,使得建筑节能能够有章可循。
第二,要加快现行的供热体制改革,把供热消费真正跟居民的利益挂起钩来,做到谁用热谁付费,按量付费,自主调节温度。这样就像用水用电一样,全民都来关心建筑用能的节约还是浪费。当然,我们政府在其他的政策支持、技术服务体系的建立方面也有很多工作要做。
全国政协委员叶青、叶文虎、郑一军、索丽生简历
[叶青简历] 叶青简历,男,1933年6月生。1953年毕业于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1953年至1982年,历任鸡西矿务局技术员、工程师、副局长、总工程师;1982年至1986年,任煤炭工业部副部长兼总工程师、党组副书记;1986年至1988年,任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1988年至1990年,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兼国务院生产委员会主任、党组成员;1990年至1998年,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98年至2003年,任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十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叶文虎简历] 叶文虎,男,1939年2月生。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现任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常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北京市主委;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位委员会主席、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曾担任《中国21世纪议程》专家组专家。主持多项重大环境课题研究,发表论文近百篇。曾获国务院颁发的“突出贡献”证书等荣誉并享受政府终身津贴。
[郑一军简历] 郑一军,男,1942年3月生。1968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化工系。1968年至1977年任青岛石油化工厂技术员、科长;1977年至1980年在北京市环保局工作;1980年至1982年在北京市建委工作;1982年至1985年任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1985年至1993年,任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北京市公用局局长、代理党委书记;1993年至1994年,任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主任;1994年至1998年,任北京市市长助理兼市政管理委员会主任;1998年至2003年,任国家建设部副部长。
[索丽生简历] 索丽生,男,1944年3月生。1988年获美国密执安大学哲学(土木工程)博士学位。现任十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水利部副部长。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工作,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撰写著作8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人事部一等功、政府特殊津贴等奖项或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