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科学发展看广东 > 图说广东

广州大学城:绿盈水绕生态学府

2006-12-19 02:32:02 大众网
  记者 余梁 
 

 

广州大学城内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原有河道得到了有效开发和利用

 

 

广州大学城内的绿色果皮箱

 

 

广州大学城的中山大学传播学院

 

 

学生设计的作品吸引记者驻足

 

 

广州大学城外的肯德基快餐店

 

 

    作为全国重点网络媒体广东行的第一站,广州大学城给记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十所广东著名大学在这里找到了全新的发展空间,众多学生也在这里享受到更好的教学设施和环境。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岛,面积17.9平方公里,计划入住15万大学生,规划城市人口约25万人。广州大学城建设运行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运行和社会力量参与的模式。仅用两年多一些的时间,基本完成了整个城区的建设。为建设全国一流大学城,广州大学城建设在规划建设、先进技术运用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系统实施了共同管沟、分布式能源系统等先进技术项目,重点进行了信息系统、生态系统建设和历史文物的保护,初步建成了一座现代化、数字化、生态型、文化氛围浓厚的新型城市。

    为尽快解决广州地区高校办学空间和规模严重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整合广东高等教育资源,增强社会经济的发展后劲,早在2000年8月,广州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了建设广州大学城的建议,并在省教育厅的支持下,完成了该项目的论证、选址及建设报审工作。2002年5月,广东省政府正式批准建设广州大学城。2003年1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到番禺区小谷围岛视察广州大学城前期规划工作时,明确提出了“2004年9月开学招生”和“建设全国一流大学城”两大目标,广州大学城建设全面启动。2003年1月22日,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正副总指挥的广州大学城建设指挥部,紧接着成立了指挥部办公室,作为指挥部的日常办事机构,具体负责大学城建设的组织工作,广州大学城建设工作随即启动。经过半年的紧张准备,大学城市政道路工程和校园一期房建工程施工于2003年7月和10月相继展开。2004年7月下旬,广州大学城市政工程及校园一期房建工程顺利竣工,2004年9月,38000多名学生顺利入驻,10所高校如期实现开学招生的目标。2005年8月,大学城校园二期工程如期竣工,新增7万多名大学生入驻,大学城实现城市正常运行。目前,广州大学城已有11万余名大学生在这里学习、生活,城市各项配套设施运行良好,“建设全国一流大学城”的目标已基本实现。

  贯彻资源共享、生态优先、校际交流的原则,广州大学城总体布局呈轴线发展加组团放射结构,轴线上布置综合发展区、信息与体育共享区、文化会展共享区,周边布置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0个 校区。广州大学城对外交通干道主要有京珠高速公路、南沙港快速路、广州地铁4号线、地铁7号线以及3条过江隧道,岛内交通以内环、中环、外环3条环路以及12条放射线形成开放式路网。

    广州大学城的建成,有效整合全省的高等教育资源,有力地推动了我省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广州大学城的建成大大缓解了原有高校用地紧张和校舍拥挤的问题,为满足高校扩招、新兴学科发展和高素质教学及科研人员的引进提供了良好条件。2004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招生27.8万人,比2003年多招生5万多人,其中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就提供了近4万个优质学位。当年,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0%,历史性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一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实现了全省“十五”规划的高等教育目标;2005年,大学城入驻学生11万人,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2%,比当年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两个百分点。

    广州大学城在建设过程中,广泛借鉴国内外大学园区规划设计经验,按照集约利用土地、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的先进理念进行城市规划,为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学科之间的融合渗透、高等教育体制的创新创造了良好条件。大学城在城市中心区设置综合发展区、信息体育共享区、文化休闲共享区,在外环、中环、内环路之间布置教学区、生活区,使教学设施、各类体育场馆、市政配套得以高度共享。各高校毗邻建设,优化了城市公共资源的供给,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极大地方便了教学科研活动的组织和师生交流,方便了高校之间的科研合作和学科创新,营造出了单独办学所无法比拟的教学、科研环境和社区氛围,有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同时也克服了传统办学模式中各高校独立配套、资源分散和“学校办社会”的弊端,为高校教学、科研和后勤管理改革创造了良好条件。

    广州大学城的建成,推动广州城市南拓发展战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建设广州大学城是我省建设教育强省和文化大省的重大战略举措,同时也是我市加快城市建设,拓宽城市区域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大学城的建成,广州的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有效带动了城市南部空间开发,“山、水、城、田、海”的城市格局进一步形成。从科学城、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生物岛、大学城、广州新城、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沙新港区,沿线约200平方公里的城市区域为广州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作为华南最大规模的人才培养、教学和科研基地,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新区,大学城正成为科学城、生物岛、广州新城、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相互联接的重要节点,有效推动了广州新经济产业带的形成,为进一步提高广州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提供了强大动力。

    广州大学城的建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借鉴。广州大学城充分利用一次建成的历史机遇,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理念,在城市规划、环境营造和新技术运用上作出成功的探索和尝试。一是贯彻生态优先的原则,建设前实施了植被调查和绿地系统规划,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高标准进行了生态建设。目前,大学城全岛绿化率达55%,水体面积超过10%,形成了“绿盈水绕、生态学府”的格局。二是全面贯彻环保节能要求,进行了能源专项规划,建筑主体节能率达65%,超过国家标准10个百分点;采用了体现综合循环节能理念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含区域供冷、集中供热),优先考虑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和自行车交通,修建了专门的自行车道,实现了环保、节能的规划建设理念。三是规划引进了城市地下综合管沟、分布式能源站、区域供冷、集中供热、分质供水、信息系统集成等一大批体现集约化、节约型理念的新技术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建设规模和技术水平均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而且充分优化整合了有限的城市资源、节约了运行成本、提高了运行效率,实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市珠江新城核心区、萝岗中心区的建设正积极引进这些技术和做法。四是高度重视历史资源的保护利用和人文环境营造。大学城在规划设计前对全岛进行了地毯式的文物调查和抢救发掘,并加强对祠堂、古墓、特色民居等文物古迹的保护利用,规划建设了大学城博物馆,延续了小谷围岛2000多年的历史文脉。

  编辑: 余梁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