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薛洪景而言,25日参加2007“劳动之星”首届山东十大青年技工评选活动的汽修比赛,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33岁的他,至今还怀揣着一个梦“能成为一名优秀汽修技师”。
在德州工作的薛洪景能够参加今天的比赛,确实不容易。24日当他在《齐鲁晚报》上读到了“劳动之星”的比赛消息之后,顿时一股热血涌上心头。他迫切需要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但是无奈汽修厂的老板不仅不以为然,而且威胁要“开”他。顶着被炒鱿鱼的压力,25日下午1点半,他还是准时出现在了山东技师学院汽修比赛现场。
比赛现场,薛洪景显得特别专业和用心。短短的20余分钟,他就将一辆汽车的正时齿形带拆装完毕,并且一次点火成功。在比赛结束后,评委老师和参赛选手由衷地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荣誉的背后,凝结着薛洪景无数的汗水和心血。“1992年我就开始当学徒工,1995年正式开始修车,先是干钣金,后来上发动机。一直干到了现在。”15年来,经他修的车粗略估计有1万多辆。从奔驰、宝马,到北京吉普、上海小轿车,他无所不修。
修车是一个苦活、累活,更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但在薛洪景看来,要想当一名合格的汽修人员,仅仅会拧扳手、抡大锤已经远远不够了。“机电一体化是我们这个行当目前的新标杆”。
要说起来,薛洪景的个人“修车史”也许就是一部“技术更新换代史”。薛洪景过去干汽修工主要靠“望、闻、问、切”等传统技术。但是近年来,电子、电脑技术应用得越来越普及。很多零部件出现问题,不懂电脑知识就根本无从下手。“以解码仪为例,它能够诊断汽车的运行状况,然后传递在这部仪器上,所以要求汽修工必须能够读懂数据流。再深一步,现在市场上又推出了波形分析仪,要求汽修工能够根据传感器的脉冲信号所形成的各种波形,来分析判断汽车的运行状况。”薛洪景感慨地说。
身怀绝技的薛洪景,显得很有心理优势。他说,自己并不担心因为这次比赛失去饭碗,“有了好技术,在哪都能找到饭吃”。
图为薛洪景在比赛中。
杨珂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