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秋立 王鸿光 摄
“要把技工学校办好,要创新培养模式。”崔书记说,“过去的‘三段式’教育对于需要的人来说有必要,但是对不同层次的劳动者来说就需要改变。我们强调的培养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体化’教育,就是把课堂搬到车间。”
在2007“劳动之星”大赛进行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本次大赛聊城赛区承办学校——山东第二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崔秋立。
媒体参与
是一次创新
“这次比赛的形式非常好!”采访伊始,崔书记就对2007“劳动之星”大赛表示肯定。
“职业技能大赛是对职业技能最好的评价。”崔书记说,“因为这个形式下推出的人才,不是考出来的,而是在选拔中赛出来的。”他相信,随着承办经验不断积累,“劳动之星”的选拔会更加广泛而深入地开展下去,它的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
技能教育
仍有“误区”
崔书记认为,技能教育一直以就业为导向,强调技能培养,这是它的重要之处。产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初的技能教育,是为解决工业恢复、就业问题而创办的,一开始就具有非常鲜明的办学特色——不是为教育而教育,就业服务才是重点。
他同时指出,目前一些技工学校存在着“强调学历学制,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和多技能、多层次培养模式,忽视和企业的密切结合等种种偏差”。他认为,技工学校要真正承担起他们的社会使命,就必须转变办学观念,明确定位目标。
技工教育
要为企业服务
基于对职业技能教育定位和办学方向的这么一种认识,山东第二技术学院近年来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办学之路。
崔书记认为,首先技工教育要为企业服务,为企业培训人才。一条有效的路子是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融合,让企业也参与到人才的培养之中。据介绍,2006年11月28日,山东第二技术学院与全省25家骨干大型建材企业共同组成的山东省建材行业职业教育培训集团正式成立,从而成为全省首家校企联合的培训集团。今年3月22日,冠以企业名称的“山东泰和班”举行开学典礼,企业冠名班正式运作。今年山东第二技术学院将办15个“企业冠名班”。“和以往‘冠名班’不同的是,届时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来校园讲课,真正把企业文化零距离地深入传播进校园。‘校企结合’要真正做到‘校中有企、企中有校’,企业需求就是我们学院的需求。”崔书记说。
而围绕着为企业服务这个目标,山东第二技术学院目前还为企业培训在职人员,“今年我们将为某建材集团培训1500人”。
崔书记认为:“社会需要是多元的,培养对象也是多元的,我们办学应该走一条适应社会需求的多元化道路。技工学校应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满足各种不同劳动者的学习需求。”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学校已和省内某所大学达成初步意向,大学在校本科生可以按照自身需要到技术学校进行技术培训,以帮助未来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