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与连战父亲连震东较为相熟的旧友——今年85岁的孙凤岗老人,昨日上午在杜城村他的小院里欣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攀谈中,谙熟详情的老人讲述了连战一家在杜城村生活的片段。
不能忘怀友善激励
孙凤岗生于1920年,与连战的父亲连震东相识得益于他最早工作的单位西北医院的同事与好友弋高德。 时任西北医院会计主任的弋高德,与连震东交往甚密,两人常在弋高德当时暂居的西一路北长巷小聚,因为孙凤岗常与弋来往,自然也就结识了连震东。孙凤岗对连震东印象极好。“当时外界都称他为‘连秘书’或‘连专员’,这和连震东在西京筹备委员会任职有关。他操着一口变调的南方腔,衣着很随意,多数时间都是一袭长袍,偶尔也换身中山装。”孙凤岗说,当时旧军队中吸食大烟、赌博、生活不检点的军官不在少数,连震东与他们的最大不同是生活严谨,从不打牌赌博,他妻子所以支持他与弋高德来往,也就是认同弋的人品。
在孙凤岗的记忆里,年长他十多岁的连震东与弋高德不但志趣相投,嗜好也接近,两人都喜欢吸当时的“哈德门”牌香烟。三个人在一起吃饭也很简单,大多数时候就在弋高德家包些水饺什么的。
“之前,在报纸上看到连战要来西安的消息,心里猛然生出许多感触。”孙凤岗说,时间一晃已经过去了60多年,回想起来,好像还是在昨天发生的事情一样。在他与连震东相处的日子里,最难忘的是对方曾给予他的激励,“连震东注意到我很少读书,就拉着我的手劝说要好好学习。话很简单,可是回想起来,还是感觉到亲切。”
在3000多人口的杜城村,孙凤岗有着一定的名声,这与他和连震东的交情无关,缘于他写的一手好书法,多年来村邻每有婚丧嫁娶,都会找上门请他题写。或许是受他的影响,如今他二弟的书法也颇得村民赞许。
连家三易住址觅清静
在孙凤岗看来,大眼睛、四方脸、一口标准国语的连战母亲,是个典型的贤淑女子,“这从她三次更换在杜城村的住地不难看出。”
“当初,有人将杜城村条件比较好的住房介绍给连震东一家,可是时间不长,连战母亲感觉到同院居住的一位张姓房客的生活很不检点,经常约人上门打牌赌博,她很担心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会影响到连战。”孙凤岗说,不久,通过孙凤鸣引荐,他们一家又搬到孙邵信处。但是两家相邻较近,有时难免还是会受到打扰。
“最终在连战母亲的坚持下,他们再度更换住地,转到另一薛姓村民家居住,直到最后离开杜城村。”孙凤岗坦言,如果从住房条件看,可以说,后面调换的住地远远不如之前所居住过的院落,但是连战母亲似乎更看重居住环境,从她三次更换住地不难体会这位母亲的良苦用心。
另一个曾经进入孙凤岗视线的片段更让他感到连战母亲此种“苛刻”的必要性。有一次,孙凤岗在村里串门,走到杜城村十字时,看到百米外有个骑童车的孩子跌倒在地,“看他吃力扶车站起身来的样子,看得出是摔得不轻。不过,小男孩把车撑好后,拍拍身上的土,又骑了上去。”孙凤岗说,那孩子就是连战,小连战的勇气和胆量让人敬佩,“要知道那时他才四五岁”。
“西安是你的家”
“连战:你回来的好,这是我们的共同心愿,我希望你把令祖母连老太太灵柩留在西安,让老太太安息。因为西安是你的家。乙酉年三月十四日 孙凤岗”采访中,孙凤岗特意将他亲笔写下的一纸书信交给本报记者,他希望能够通过《三秦都市报》转交给连战,以表达他和村民们的心情。
事实上,和孙凤岗想法接近的村民不在少数。69岁的孙凤羽是连战一家在杜城村居住的第一位房东,他与连战同岁。在杜城村,目前也只剩下孙凤羽家的宅院依然保持着连战一家当年入住时的风貌。
“宅院样式没有发生变化,可是连战一家曾住过的东厦房已经在几年前被拆除了,谈起这些,村里接待过连家的村民都很后悔,要知道他还能回来,无论如何也要保留住啊。”孙凤羽说,连战的祖母墓距杜城村不远,这次听说连战要来祭祖,都觉得就好像常年在外的自家人归来一样亲切。
因为与连战结缘,始建于周朝已有近3000年历史的古村落———杜城村的声名逐日在攀高。
“村中那株已有千年历史的古柏树是最好的历史见证。”杜城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马润年说,近一周来,村里忙碌为连战到访做准备,他本人也希望连战能够回来看看,更深入地了解西安60年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据了解,杜城村已经着手订制欢迎横幅,准备在村中要道处悬挂,“总应该有个气氛,毕竟当年那个从咱村里走出去的孩子要回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