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展现老城新埠和名胜外,省图馆藏的这批旧明信片中,还有很多展现当时社会底层普通人的镜头。图片说明文字显示,这类明信片均为日本书店发行。当年日本人拍摄这些照片的目的是为了解和侵略中国做准备。今天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些旧照,它们却可作为研究老济南平民生活的珍贵图片资料。 图①拍摄的是来自济南近郊的耍猴人,片中三人应该是一家人,站着的男子拄着竹竿,上面吊着一只小猴,旁边那个十几岁的孩子拎着演出道具铜锣。据老济南人回忆,当年,这种家族式的耍猴人常常出现在集市或大观园、新市场一带街头,一般是先来一段演出,然后端着铜锣向围观者乞求赏钱。 图②拍摄的是一位卖糖葫芦的生意人,这种行商方式今天偶然还会在市郊集市上看到,不同的是,他身上穿的那种棉袍早已退出了历史。 图③展现的是推着独轮车运货的农民,车上货物要运往哪里,今天已不得而知。从相同的货物口袋看,他们可能是受雇于同一家公司的人力车夫。上世纪30年代的济南,是华北地区粮食、棉花等农产品的集散地,很多靠力气吃饭的农民终日忙碌于推车途中。独轮车今天在农村偶尔还能看到,但木轮已被橡胶轮所取代。 图⑥是轿夫抬人上山的场景。千佛山虽然不高,可有钱人都会选择花点钱雇人把自己抬上去,这在当时应该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今天,这种简易的二人小轿和轿夫早已成为历史。 在图④中,一对老夫妇正在土灶边点火做饭,灶旁是他们简单盖起的低矮棚房。今天,人们把市内那些平瓦房区域统称为棚户区。其实,棚房在过去还要低档得多,在棚房之上,依次是平草房、平瓦房和楼房。 图⑤是济南城外妇人举着棒槌临水捣衣的场景。上世纪30年代,虽然肥皂已是常见的商品,但一般人家都用不起,妇人洗衣都是用搓板搓搓或用棒槌捣一捣。今天看来,这种远去的洗衣方式可谓最“环保”。 另外值得一看的还有图⑦,日文说明中称,此为济南具有代表性的场所之一:“小偷市场”,卖主将小偷偷来的东西在此公开进行交易。字里行间透露着对济南的鄙夷和嘲讽。记者就此咨询了多位老济南人,都没听说过有这么个地方,或许,这仅仅是个旧货交易市场。 (记者赵丽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