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前探营:美军官兵忍受生活
2006-08-31 10:51:20
|
|
|
|
六名记者,为美联社工作,分别在“小鹰”号航空母舰、“罗斯福”号航母和科威特沙漠几座军营内与美军士兵们一起生活。 为了一场全球多数人认定没有必要且同声反对的战争,美军官兵们远离家乡,过着枯燥的生活,而同样来自美国的记者们则各自记录下了诸多琐碎事…… 罗恩·沙利文: 过“啤酒日” 3月8日,星期六,美国海军“小鹰”号航母。水,水,一眼望去全是乏味的水,最后你想到喝点什么。海上航行了45天以后,在“小鹰”号上的飞行甲板停飞一天,也就是官兵们放假一天。半官方的说法,称作“甲板上的野炊”;另有非官方说法,是“啤酒日”。 对于不少官兵而言,定量配给只允许饮用两罐啤酒,而“挑战”则是如何骗得超出这份定量的酒精饮料。随军记者们也可每人分得两罐啤酒。一名身穿鲜艳沙滩装的士兵凑过来说,他可以帮记者排队到吧台领取啤酒。他说:“把你的啤酒票给我,我马上就回来。” 他回来了,但是换了说法:“队实在太长,因此你需要付我小费。这样吧,一罐啤酒归你,一罐啤酒归我。”我飞快地计算了一下:他在舰上45天了,而我才5天。我说:“好吧,成交。” 乔恩·扬: 睡觉成问题 3月10日,星期一,美国海军“罗斯福”号航母。“睡得好吗?”当我关上休息区的门打算离开时,一名年轻士兵问道。我的答案是“当然不”。休息区内不设双层床,而是三层床。而战舰一天24小时都在运行,这意味着一天24小时都有人从休息区经过,而晚上祈祷和早晨6时起床之间并没有多少时间可以睡觉。 金伯利·埃夫兰: “遭遇”女兵 3月12日,星期三,科威特沙漠美军新泽西营(101空降师驻扎地)。想像一下。在你家院子的大沙坑里搭个帐篷,然后用风扇把沙子从四面八方往帐篷上吹,然后搬进去,住在里面,工作也在里面。这就是科威特沙漠里的情形。 唯一的区别是,你不会一个人呆着,永远不会。你也不会有抽水马桶,更不会有长时间热水淋浴。我与20个颇有“战地经验”的女兵住在同一座帐篷里。她们告诉我,不要把脏衣服放到可免费洗衣的帐篷里。我没有听她们的忠告,结果,我的大部分衣服都不见了。 亚历山德拉·扎维斯: 戴防毒面具打球 3月12日,星期三,科威特沙漠,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远征队。星期三是例行防毒面具演习日,演习时间为两个小时。突然,男兵和女兵的脸都变得怪怪的,不再熟悉。他们戴着防毒面具打乒乓球,戴着防毒面具看电视,看书,聊天,洗衣服,甚至排队给家人打电话时也戴着防毒面具。 尽管一天中只有两个小时是演习时间,但官兵们当天再度戴上了防毒面具,因为风裹着沙子不知从哪里吹来了。让人近乎窒息的沙尘直扑军营,视线以内除了风沙,还是风沙。即使在大楼内,人们还是取出防风镜,戴上头巾。而帐篷中的士兵则戴上防毒面具帮助呼吸。 克里斯·汤姆林森: 帐篷里看动画片 3月13日,星期四,科威特沙漠,美军第三步兵师。沙暴肆虐整整一夜,但凌晨6时风势减弱,最后停下来。 不久,卡车载着早餐从指挥部到达各个帐篷。今天的早饭与平常不一样,是热腾腾的鸡蛋和牛肉。平常日子则是不怎么受欢迎的冷鸡肉。 上午风沙又起。傍晚时分,风沙几乎完全停下来,然后是一个安静、凉快的沙漠之夜。因为我自带了一台发电机,所以能与同一帐篷内的士兵们观看录在DVD盘片上的动画片。 道格·梅尔格伦: 写下“伤亡代码” 3月15日,星期六,科威特北部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5远征队。这里的士兵被要求使用一支特殊的笔在夹克上写下自己的血型和“伤亡代码”(每人一个4位数代码,各不相同,以示区别)。如果可能的话,还要写上“没有药物过敏史”。 一名现年35岁的士兵,名为约翰,还在他的夹克上加了一条自己的基本信息:素食主义者。在我面前,约翰解释说:“我并不喜欢在衣服上写任何东西,这是我无声的抗议。”孙慧霞(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
|
编辑:
hanfeng |
|
|
|
|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
|
|
|
|
|
|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