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达姆政权倒台后,伊拉克境内的多数民族、什叶派穆斯林纷纷提出,在将来的新政府中“一定要说话算数”。上述要求让布什政府颇感意外,并承认对这些穆斯林的巨大组织能力估计不足,更担心什叶派的兴起可能在伊拉克成立个类似伊朗那样的“反美伊斯兰极端主义国家”。一旦这样的“新伊拉克”最终成形并同伊朗结盟,“倒萨”成功的喜悦和意义将被彻底摧毁,白宫也将再次陷入深深的不安之中。美方因此开始抓紧在伊拉克境内寻找“亲密盟友”。
华盛顿方面承认,自己在制定伊拉克战争方案时,没发现当地什叶派穆斯林的巨大政治能量。结果,一部分美官员被出身什叶派的伊国民大会领导人沙拉比“建立民主政府”的乐观情绪所蒙蔽,另外一部分人则只想如何推翻萨达姆政权,对当地的宗教和政治势力“明显关注不够”。这两大原因导致战后美军在面临什叶派的“掌权呼声”时显得有些“手忙脚乱”。更深层次的不利因素是,美国同伊朗(伊境内主要什叶派反萨达姆运动的靠山)没有外交关系,更加大组建巴格达新政府的难度。
自从什叶派穆斯林国家伊朗在1979年爆发革命后,美国开始奉行遏制什叶派极端政府的策略。这也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当时,美国暗地里支持萨达姆充当阻挡极端伊斯兰势力“扩散”的桥头堡。现在,萨达姆政权早已在轰炸下灰飞烟灭,“恢复了自由”的什叶派穆斯林自然要凭借其在伊拉克的多数派地位,争取建立一个“自己满意的新政权”。此举让从白宫到五角大楼的各方势力深感不安,非常担心打倒萨达姆反而将伊拉克培养成“第二个伊朗”。
根据美国的如意算盘,伊拉克战争将导致美式民主在中东地区“迅速扩散”,先是巴格达,然后德黑兰、大马士革、贝鲁特。巴勒斯坦和沙特阿拉伯也将实现“民主化”。不过,要是战后处理不当,萨达姆倒台反而会成为穆斯林极端势力掌权的最好契机。因此,美军方面有人宣称,将对伊拉克进行为期25年的长久改造计划,至于最终结果如何,现在还很难说。美中央情报局为此正抓紧培养一些“持温和立场的什叶派宗教领袖”,但华盛顿承认,这种工作现在面临相当困难。
其中最主要表现就是,巴格达被美军占领后不久,伊拉克什叶派圣地纳杰夫就发生了刺杀亲美什叶派宗教领袖事件,在反美势力的包围下,当地宗教领袖竟然被迫离开。美国希望,通过帮助伊拉克建立西方式教育系统来防止滋生极端主义势力。由于多年战争和经济制裁,原本教育水平在阿拉伯世界首屈一指的伊拉克学校已经大不如前。此外,伊拉克反对派虽然属于什叶派,但是他们长期流亡国外,同当地人之间已经形成了“天然的隔阂”,似乎无法在选举中获胜。
资料显示,伊拉克人口中60%属于什叶派,只有20%属于逊尼派(“萨达姆派”)。从全球看,什叶派穆斯林大约占整个穆斯林人口(10亿)的15%左右。不过,伊拉克境内的什叶派和伊朗境内的什叶派分属“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美国因此希望,伊拉克人的“民族主义情绪”能将伊朗(波斯人)奉行的“宗教领袖制”拒之门外。至于这能否成为“一厢情愿”的推测,要通过今后的时局进展情况来进行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