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2003全国两会 > 2003新闻中心

“先就业再择业”才是明智选择

2006-08-31 10:51:58 SRC-65
  翟伟 邬焕庆 
 

     2003年是全国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毕业生高峰年。面对就业压力,有很多人把原因归结于扩招政策,认为扩招速度过于超前,应该减少扩招甚至停止扩招。“扩招”,被推到了“就业”的对立面,成为很多人的心结。

  “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只要仔细分析,就能发现现时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主要还是属于人才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结构性失衡,表面的人才过剩只是相对的。”黄泰康代表说,“我国目前受高等教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只有5%左右,不但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甚至远低于有的发展中国家。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扩招的政策是正确的,执行的效果也是好的。高校扩招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由之路。”

  事实上,清华、北大、人大等优秀高校同样进行了大幅度扩招,但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压力就小得多。一些专家指出,真正优秀的人才什么时候都是受欢迎的,大学生在数量增加的同时,质量一定要跟上。过去十几年中,大学生作为稀缺资源,一直能较为顺利地进入大城市并得到好工作。但随着政府机构改革以及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城市工作岗位增加的步伐逐步放缓,就业情况有所变化,这就使大学生择业面显得相对狭小一些,不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了。

  “融入全球化经济的中国仍然人才稀缺,即使不扩招,现在毕业的大学生也仍然要在就业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坐标。” 李祖伟代表说,“高校扩招的方向必须坚持,但经过多年的扩招后,社会需要适应庞大数量的大学生集中就业的新情况,要有一个消化过程。”

  “之所以造成今年就业压力大,主要是由于大学生就业目标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广州及东南沿海等地的大中城市或国有大型企业、外企和政府机关,这些地方虽然就业机会多,但在某些领域内人才饱和,供需必然在一定时期内出现失衡。”刘中慧代表说,“从现在看,大学生应该转变‘择业’的传统优势心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把自己放在一般社会就业者的层面上,先就业再择业,就业机会是非常广阔的。”

  在寻找工作单位的过程中,虽然有些大学生已经降低了过高的“期望值”,但仍还有“一步到位”找到归宿的心理。

  “大学生也要学会调整心态。”王晶代表刚刚与大学生在网上就就业问题进行了交流,她认为,在社会竞争越来越剧烈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首先应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用真正的实力在社会上站住脚,在具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后,再去选择自己理想的工作和环境,这样做相对“一步到位”的高期望来说就容易得多。

  “针对就业形势的变化,各高校、社会上也应该及时提供相关信息。比如,以前IT业需求量很大,能给一大批毕业生提供就业职位,但从2002年开始,IT业发展形势不看好,对人才需求量减少。这些应该让大学毕业生及时了解到,针对就业形势推出一些个性化服务,完善就业网,使毕业生能多渠道了解用人单位信息。 ”黄泰康代表强调。(完)
 

  编辑: lifeihu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