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寿命的延长和生育率的降低必然导致人口老龄化,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条件的大大改善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人口老龄化正以比西方国家快得多的速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老龄化我们该如何面对?
“老龄化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冯理达委员说,“我们必须未雨绸缪,认真对待。”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32亿,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近9000万,占总人口的6.96%,已经基本达到国际上一般认为的7%的老龄化标志线。冯理达委员手中的一份资料显示,完成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的过程,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美国用了60年,最短的日本也用了25年,而我国只用了18年,并且还在加速。专家预计,到21世纪中叶,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约占人口比重的26.53%。
贾丹兵代表说,一对夫妇赡养四位老人的现象已经比较普遍,再加上抚养子女,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越来越重。“四二二”、“四二一”的结构,使家庭赡养老人的功能弱化,急需极大发挥社会养老功能,以弥补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
陈俨代表也指出,整个社会的负担都在加重。据统计,从1985年至1997年12年间,我国用于支付离退休职工的各种费用从149亿元增加到2068亿元,增长了12倍以上,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1998年以来,中央财政对养老金的补助额不断攀升,2003年预计至少要补助350亿元,并且这个数目还不到养老金总支出的五分之一。
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联合国人口预测部门说,到2050年左右全世界60岁以上人口将增加到20亿,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冯理达委员说,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是我国老龄化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一个显著特点,许多西方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1万美元左右;而我国目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00美元,比西方国家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01-2005年)》中提出要落实“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代表委员们建议,除此之外,一方面要长期稳定低生育水平,减少未来老年人口;另一方面建立健全老年法律体系已经势在必行。
冯理达委员说,或许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更值得我们去研究。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人口寿命延长带来的有效劳动岁月延长,从而使劳动力资源增多,劳动力成本下降。如果重视开发利用老年人才资源和老年人力资本,老龄化的不少负面因素都有可能转化为积极因素。另外,人口老龄化给老年特需商品与服务的市场造就了极大的市场潜力,按照这个需求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有可能形成生机勃勃的老年产业。(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