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与济南市区已实现零距离对接。 资料片
毕筱奇,男,汉族,1962年10月出生。2002年7月任章丘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2003年1月至今任章丘市委副书记、市长。
章丘市素有“小泉城”之称,省城的“东拓”,给章丘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近年来,章丘步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对于这些变化,章丘市委副书记、市长毕筱奇是见证人之一。
章丘市简介
章丘市位于济南市区东50公里处,总面积1855平方公里。辖20多个乡镇(街道),908个行政村(居)。章丘历史悠久,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境内有城子崖遗址、东平陵故城、齐长城等历史遗迹;市区众多泉水喷涌,素有“小泉城”之美誉。2006年,章丘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66.8亿元,列全国经济百强县(市)50强。
打造东部产业带
2006年,章丘市GDP总量为266.8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占到了53.2%,工业增加值增长了24.5%,规模以上企业已发展到317个,工业的良好发展势头,让章丘的收入颇丰。去年,章丘市地方财政收入15.18亿元,增长25.3%。
“工业是章丘市的优势产业”,在成绩面前,作为章丘市政府一把手的毕筱奇,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保持了一分难得的冷静。他告诉记者,“要跳出章丘看章丘,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但是,章丘工业的发展潜力还很大。”
毕筱奇说,今年,章丘市的整体发展目标为“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对于支柱产业的工业来说,更是如此。章丘市将加快交通装备、机械制造、化工等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投资165亿元,抓好章丘华电三期、重汽工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销售收入过15亿元的企业达到3家,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4家。
加快对接融合
“章丘的发展,得益于省城的发展,”提到这几年的变化,毕筱奇说,只有在省城的发展大框架下,加快与济南城区的对接融合,章丘才能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发展。
毕筱奇告诉记者,融合,最重要的是思想和意识的融合,要抛弃县域发展的小圈子,有融入济南市区发展的大概念。为此,2003年,章丘提出了“建设济南大城市框架下富而美的新章丘”发展定位,近年来在城市、产业、基础设施、科技和人才等方面,已逐步实现和济南城区的对接。毕筱奇说,为了积极推进撤市划区,章丘市重点推进了城市规划、道路建设、产业发展、综合改革四个方面的工作。围绕济南市城市发展的整体布局,章丘市聘请同济大学专家确定了“一主三辅”的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沿经十东路规划了新的城市片区,2006年,章丘市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交通是对接融合的前提和基础,去年,实现了章丘大道与世纪大道的贯通,开通了济南至章丘的公交车。下一步将实施102省道龙山段、224省道、321省道的建设改造,主动配合济莱高速公路的建设。在发展公交车方面,章丘市将积极协调济南市有关部门,增加公交线路、班次,争取章丘大道、济青公路都能通上公交车。
再办“十件实事”
2006年,章丘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40元,分别增长了10.1%和14%。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毕筱奇说得最多的就是“民生”。他说,城市发展了,GDP增长了,必须要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去年以来,章丘市完成了23所农村幼儿园、49所中小学的标准化改造,投资2600万元,新建扩建4处敬老院,改造了500户农村困难家庭危房。突出的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毕筱奇市长曾两进中南海发言领奖,并到中央党校、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介绍经验。
为了城市的长远利益,在招商选资时,去年章丘市拒绝了20多个织染、蓄电池等能耗高、污染重的大型项目,总投资达数亿元。“很多人对我们拒绝这么多的大项目不理解,但我们自己清楚,这是对章丘的未来负责,对章丘的子孙后代负责。”毕筱奇说。
毕筱奇告诉记者,今年,章丘市将重点为老百姓办好“十件实事”,让308个村28.8万人喝上干净的自来水,村庄主干道硬化率达到8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率达60%以上,“新农合”覆盖率达到98%以上,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0元。城镇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30元,农村每人每年达到1200元,基本医疗保险保障人数新增5000人等。“经济发展,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老百姓,让老百姓过得更加幸福。”毕筱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