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源大省发展文化产业,必须突破的瓶颈是如何融资。河南今年省外、境外4次文化产业大招商,招来文化项目133个,社会融资238亿元,到位资金超过26亿元。为何商家愿把钱投到河南?按河南省文化强省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刘国明的说法,融资靠的是政策扶持、品牌吸引和改革保证。
2005年以前,河南沿用传统的政府投入或政府主导的招商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项目的资金需求,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戴松成认为,最根本的是要打通文化与资本的隔阂。但对这样一个新兴行业,许多人没有太多的投资经验,也不太了解这个行业的盈利模式。
刘国明说,我们打通文化与资本隔阂的办法是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政府每年拿出2000万元作为启动金,然后吸纳社会资本进来,由“基金”出面进行投资或合作,既可以为好项目融资,也可以打消资本方的顾虑。这笔钱放在文化产业改革办,采用贴息、补助、奖励等形式支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可别小看这2000万元,它能吸引到3.5亿元银行资金。”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政策的引导扶持下,河南文化产业项目呈规模化发展态势,《风中少林》、《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木兰诗篇》、《洛神》、《清明上河图》等大型表演成为市场影响力颇强的文化品牌。
“要让文化长腿,走出去。不能等人家找咱。”河南省委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办综合处的陈思桦说。从2005年开始,河南尝试搞中原文化省外行,第一站上海,一开始有点“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味道,文化是配角,文化产业项目几乎没有。从去年开始,他们明确提出要招文化产业项目,结果引来9个大项目。今年他们又搞了中原文化境外行。中原文化走出去,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仅开封与外商投资建设的世界文化遗产博物园总投资就达26亿元,而目前全国惟一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樱桃动漫公司,与广东佛山最大的饮料出口企业隐雪饮料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组建三水小樱桃动漫饮品有限公司,小樱桃公司拥有40%的股份,负责产品销售。“隐雪公司”看中的,是小樱桃公司拥有“小樱桃”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以及成熟的商业模式。
民间资本对文化产业这块大蛋糕也越来越看中,河南文化产业中民营文化企业比例不断加大。以《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为例,登封市在拿出少林寺这一品牌招商时,投资方首先看中的是禅宗与少林寺这两块文化品牌,看中的是《禅宗少林》实景演出的投资价值。《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由作曲家谭盾任艺术总监,对项目进行包装。这个项目依托少林文化品牌,成功融资3.5亿元。鹿邑县是老子故里,但鹿邑县与世界级的老子品牌却无法对接,因为市场不认可鹿邑。当地政府创造性地与旧城改造结合起来,由开发商投资恢复建造老君台景区,当地政府则拿出旧城改造项目交给开发商建设,项目一置换,引入1.8亿元民间资本,打造老子文化开发项目就有了眉目。河南奥斯卡国际影城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孙乙卜介绍,奥斯卡电影院线所有的合作伙伴都是民营的,他们在新疆、上海等地与大商场合作建了7座星级影城,年收入由不足1000万元增加到4000多万元。
文化产业要突破融资瓶颈,出路在改制。郑州歌舞剧院以股份制改造为突破口,从投资主体股份制、市场运营项目制、演出活动代理制、创作人员委约制、主要演员签约制、演职人员聘用制6方面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成功打造大型原创舞剧《风中少林》,在海内外公演102场,创造了12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目前他们又与美国蓝马克娱乐集团签约赴美演出800场,收入预计800万美元。此剧还催生出中国最年轻的歌舞剧院和河南省首家股份制文化产业公司——郑州中远演艺娱乐有限公司。《销售与市场》杂志前身是河南省第二轻工业厅下属刊物《集体工业经济》,依靠主管部门业内发行,每月发行量多时8000份左右。2003年11月,他们对经营部分进行企业化改造,成立了由国有杂志社控股、员工参股、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市场化运营公司。这样一来,员工的积极性、战略投资者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关键是保证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销售与市场》杂志社社长李颖生告诉记者:“2004年第四季度,我们开始启动在美国买壳上市的运作。2005年12月,获美国证监会批准,在纳斯达克OTCBB板挂牌,融资520万美元左右。”目前这家杂志社已建成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的发行网络,月发行量超过68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