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2005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 > 背景资料

2004中国国际电子家电博览会回顾

2006-08-31 10:57:50
   
 

一、基本情况
----作为目前亚洲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消费类电子专业展会,2004年青博会以“全球消费类电子与中国机会”为主题,致力于打造全球消费类电子在中国的贸易平台和技术交流平台。展会为期四天,共有312家企业参展,其中,外企品牌占49%;展览总面积2.1万平方米;展示内容涵盖娱乐电子产品、厨卫电器、个人信息产品、现代OA产品、网络概念产品等领域。展会期间,共吸引国内外参观者6.1万人次,其中境外客商4000多人次;出口成交5.8亿美元,国内贸易成交11亿元,较上届均有较大增长。

----青博会期间举办了电子产品国际贸易发展论坛、2004年国际手机元器件技术高峰会暨中国手机企业首脑论坛年会、2004中国市场家电品牌50强排行榜发布会等一系列重要活动,丰富了展会的内容,提升了展会的档次,进一步奠定了青博会在中国乃至亚洲消费类电子领域的权威地位。

----本届青博会吸引了众多新闻媒体和记者前来采访。日本电波新闻社、巨龙新闻、东森电视台、TVBS、中央电视台等海内外近300家媒体的500多名记者参加了大会的新闻报道,共发稿4300多篇,创历届之最。经济参考报、中国电子报等近40家专业媒体对本届青博会进行了深入报道。参展参会的境内外客商普遍对大会给予高度评价,专程前来考察青博会的美国消费类电子协会副总裁托德先生对青博会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美国消费类电子协会与青岛的合作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二、主要特点
----虽然本届青博会的会期从往届的5天调整为4天,但取得的效果却大大好于前两届,青博会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向着中国乃至亚洲的名牌展会稳步迈进。与往届相比,本届青博会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突破了单一家电展而拓展成为消费类电子展,实现了“3C”领域(家电、IT和通讯业)的融合。本届青博会打破行业界限,以国际技术为中心,充分包容家电、通讯、IT等行业的先进技术、先进产品,开创了国内电子家电展的先河。青博会以 “中国最大的国际性消费类电子专业展会”的准确、清晰、专业的定位,对IT、家电和通讯领域的厂商都显示了极强的吸引力。

----二是在与世界最大的消费类电子展会——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CES)的强强联合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青博会与美国消费类电子协会(CEA)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全面引进CES先进办展经验,争取用2—3年的时间使青博会成为亚洲的“CES”。

----三是在办展观念上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往届青博会是青岛搭台,山东唱戏,华东场戏;本届青博会是青岛搭台,全国唱戏、国际唱戏。充分凸现了青博会作为唯一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专业性电子家电博览会,亚洲最大的消费类电子展会,在全球化进程中所应具备的战略性、先进性和融合性。

----四是办展主体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往届单纯的政府举办转变为引入中介机构参与,以中国电子商会作为第一承办单位,政府色彩大大淡化。进一步加强了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电子协会的沟通与联系,除全球最大的消费类电子展的主办方——美国消费类电子协会到会考察外,美国电子工业联盟、法国电子电气工业联合会、日本电子信息技术工业协会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子协会主席及高层官员也参会助阵,对境内外电子家电企业的号召力大大增强。

----五是国际化程度高,吸引了众多世界级企业及重要客商。微软、IBM、惠普、日立、索尼、松下、西门子、诺基亚、摩托罗拉、飞利浦、三星、现代等上百家世界500强企业齐聚青博会,参展的国际品牌数量居国内各类展会之冠;美国电子工业联盟主席戴维·麦克迪、美国消费类电子协会副总裁托德·西伯德克斯先生,索尼(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小寺圭等世界电子家电业的领军人物亲自到会,提升了青博会作为国际性展会的档次。

----六是注重商业化运作。组委会邀请了国内知名专业展会咨询机构对博览会进行总体策划,并通过中介机构实行委托招展、代理招展, 99%的摊位通过商业化方式完成招展。另外,通过积极主动的工作,获得大量赞助,包括车辆、电脑、论坛设备、大会所有印刷品等,海尔集团一次性赞助30万元。本届青博会,商业化运作起点高、起步好,为未来展会的进一步商业化运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七是专业化趋势明显,技术含量进一步提高。本届青博会参展的商品和技术囊括了当今世界电子家电领域内最新的产品和科技成果,实现了青博会引领技术潮流的初衷。此外,还顺应全球消费类电子技术交流趋势,首次在展场设立技术贸易展区,为大公司和全球著名大学、研究机构提供技术交流与转让的平台。

----八是国内外采购商到会踊跃。美国最大的电器经营和采购商Bestbuy、欧洲最大的非食品类连锁经营采购商翠丰、QVC、欧尚、新加坡IT集团、嘉士达广利洋行、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普尔斯玛特以及国美、利群、联华、顺电、三联、五星、苏宁、雅泰、永乐等500多家国内外采购商云集青博会,涵盖了世界范围内的所有大型家电连锁商,创国内家电展之最。

----九是主题论坛成为青博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届青博会主题论坛——“电子产品国际贸易发展论坛”,是我国首次主办的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消费类电子行业论坛峰会。论坛邀请了包括国家信息产业部娄勤俭副部长、美国电子工业联盟主席戴维.麦克迪先生等在内的数十位国内外专家就消费类电子的产业现状、技术走向、跨国贸易、知识产权转移、应对反倾销保护、全球化管理等做专题报告。最权威的专家、最尖端的技术、最热门的话题,将青博会主题论坛真正打造成了令业内人士广泛关注的“重量级论坛”。

三、主要收获
----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下,经过主协办单位的共同努力,本届青博会基本实现了预定目标。

----一是不仅为国内外电子家电企业提供了一个全面展示企业最新产品、技术及树立企业自身形象的场所,而且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交流的机会,有利于电子家电企业之间增进了解,促进本行业的更快发展,共同应对未来全球消费类电子发展浪潮。

----二是推动了电子家电行业的学术交流,使国内企业有了一个近距离学习全球先进技术的平台,及时捕捉全球消费类电子最新发展趋势,紧跟电子科技时代潮流,提升企业技术水平,缩小中国电子家电企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三是作为国内唯一权威消费类电子国际展,青博会在引导国内消费类电子技术潮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国内消费类电子市场的健康发展,促进我国消费类电子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四是本届青博会的成功举办,对于青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极大地提升了青岛的城市影响力,促进了电子产品的国际进出口贸易,并为青岛与世界消费类电子业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随着青博会影响的不断扩大,将为青岛的电子家电制造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资金、信息等支持,优化青岛的电子制造业结构,促进产业整体升级,进而带动整个“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战略性升级,形成前所未有的中外互动的开放性局面。它的作用将完全超出一个展览会的意义。

四、2005年青博会工作计划
----在总结2004年青博会的基础上,我们已经开始着手准备2005年青博会,具体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1、展会定位。鉴于消费类电子代表了电子家电企业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市场增长的亮点,2005年青博会将仍以消费类电子展示为办展主题,并准备中英文名字保持相一致,即英文名字仍为“SINOCES”,中文名称相应地由“中国国际电子家电博览会”改为“中国国际消费类电子博览会”,与国内20余个类似展相区别,进一步体现专业化与国际化,适应国际消费类电子发展潮流。

----2、全面策划2005年青博会对外合作事宜。重点推进与美国消费类电子协会(CEA)的合作,争取由浅入深,即以CEA为支持单位逐渐过渡到承办单位。

----3、利用2004年青博会众多世界一流电子商会参会契机,加大邀请、回访力度,争取更大的国际知名企业和重要客商参会。

----4、着手编制2005年青博会网络工作计划,包括:国外企业招展计划;国内企业招展计划;国外采购商邀请计划;国内采购商邀请计划;重要来宾邀请计划,如邀请微软比尔·盖茨参加青博会论坛;媒体宣传计划;重大活动计划,如论坛、国际手机节等。争取8月底前各项工作(人员、机构、经费)全面到位。

  编辑: 余梁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