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提问: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GDP到2020年翻两番”这一目标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出现,这与我们过去长期以来的提法不一样。请问,这样的改变说明了什么?
省委讲师团教务室主任张丽教授解答: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 的缩写,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对一国(地区)经济在核算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总量的度量,它反映一个国家经济规模、综合实力的代表性指标,也是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依据。它常常被看成显示一国(地区)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人均GDP就是GDP 除以人口基数。
5年以前,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明显增强。当时,没有使用“人均”一词。关注的重点在增强综合国力上。江泽民同志曾强调指出: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当时,刚刚进入新世纪,世界各国都在寻求发展机遇。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没有适当的发展速度,就会丧失机遇。所以在进入新世纪,能不能保持较快的增长,国内外都很关注。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854美元,而同期世界中等收入国家人均水平为2039美元,世界平均水平为5199美元,高收入国家为27443美元。可见,我们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缩小与发达国家个差距,都需要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因此,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是基于以上原因考虑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提出在“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中,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当时使用“人均”一词,但是仅仅是指到2010年。这次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到2020年翻两番。这是我们党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上正式使用这种提法。
这次党十七大提出人均GDP翻两番的目标主要有两点考虑,一是考虑当前中国的发展速度已经很快,为了避免单纯追求增长速度。二是考虑中国人口的增长数量。如果用直观的数字来说明,就是说按照十七大期间的汇率计算,到2020年中国大陆人均GDP水平应该是5000美元左右。这一目标的提出是基于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确定的。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2000年中国人均GDP为7078元,按当年汇率折算为约856美元。而到2006年,中国GDP为210871亿元,按汇率换算约为2﹒015万亿美元,人均超过2000美元。2007——2020年,未来13年间,按预计年均增长7﹒5%并以2006年不变价和汇率计算,2020年经济总量将达58万亿元,约为7﹒2万亿美元;按2020年总人口14﹒5亿计算,人均约5000美元。而中国经济已经连续4年保持了10%以上的快速增长,所以说,2020年人均GDP5000美元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GDP这一提法的改变,是在充分考虑我国经济总量增长的前提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它更强调的是人均理念,即以人为本的理念。中国人口现在为13亿,到那时将接近16亿左右,如果单纯以经济总量来衡量,可以表明中国国力的增强,以及中国在世界中的排列地位。但是如果用人均GDP则更能反映居民在经济发展中分享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成果。在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同时,人均GDP提高,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的提高,更能彰显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由此看来,“人均”这一概念的增加和使用,表明中国决策者更加注重考虑经济之外的社会因素。比如人口增长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要做到像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到的“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但是,这一目标的实现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因此,未来的发展应当更多地考虑环境资源的因素,增长速度应当适当放慢,能耗应当降下来。对于这一目标的实现,我们充满信心。
上一条:杨明清:全面把握和贯彻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下一条:袁永新:“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含义十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