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提问:
十七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单列为一部分,用重要篇幅对科学发展观作了集中阐述。请给我们介绍一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背景。
省委讲师团副团长何克亮教授解答: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基于对现阶段基本国情和新发展要求的科学判断
我国当前最大的国情,是仍然处于并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但是进入新世纪后,基本国情又表现出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对这些特征的科学判断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和基础。报告详细阐述了现阶段经济增长、体制改革、人民生活、经济结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对外开放等八个方面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既包括正面的成绩,也包括负面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对困难和问题进行这样系统深入的分析,在党的正式文件中还是第一次。明确这些阶段性特征,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国情,判断形势,保持清醒头脑非常重要;对于我们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和科学内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具有重大意义。这些困难和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但是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是粗放型的。一是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缺少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二是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第二产业发展较快,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三产业明显滞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拉动,消费需求启动缓慢;制造业规模较大,但技术结构偏低,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中下游。三是物质资源消耗严重,环境污染加剧,生态逐渐恶化,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第二,发展不够协调。近几年在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很突出。一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发展较快,农村发展较慢,城乡差距持续拉大的趋势尚未扭转,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二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周边地区发展较快,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发展较慢,地区差距仍存在不断扩大的趋势。三是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还不够协调,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
第三,发展不够全面。经济发展领先,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出现“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状况。一是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和公民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二是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思想文化建设还不能适应这种新变化,还不能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的要求。三是随着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管理社会的难度明显增大。四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安全等方面积累的问题很多。
第四,发展不够公平。虽然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利益分化问题日趋严重。一是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阶层之间、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还在扩大,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二是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农村贫困人口有两千多万,城镇低保人口有两千多万,低收入人口还有一亿多。三是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利益矛盾比较突出,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严重影响着社会和谐与稳定。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我国面临着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呈现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五大发展趋向。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但机遇大于挑战。全面认识我国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既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背景,也是我们自觉走科学发展道路的现实要求。
上一条:刘淑珍:深刻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即“十个结合”的意义
下一条:何克亮:解读“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