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结束后的台儿庄火车站候车室。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
许多人也许都会记得中学历史课本上的一张照片:台儿庄大捷后,指挥这场战役的国民党将领李宗仁,一身戎装,气宇轩昂地临台儿庄火车站站牌而立。6月20日上午,我们寻访团一行,正是在同一站牌下(这是当年台儿庄战役时留下的仅有的几处原貌之一),争相拍下与李将军同样姿态的照片。 1937年12月,日军精锐矶谷、坂垣两师团分别沿津浦、胶济线南下西进,分进合击台儿庄,企图攻占徐州,占据中原,威胁武汉。是时,驻守徐州,指挥山东、江苏和安徽、淮河以北的第五战区的国民党军队,在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指挥下,于台儿庄英勇阻击日军并击溃敌军终获大捷。作为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台儿庄战役改变了当时整个抗战的进程,使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彻底破产。大捷震惊了世界,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的决心。毛泽东在随后(1938年5月)那篇著名的《论持久战》中这样说:“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像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 台儿庄战役中,我军共有10万余人参战,而日军3万余人。从人数上我军占优。但从当时装备比较,双方相差极为悬殊。史料介绍,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与日本军队战斗力比较上,只能达到以十当一。因此台儿庄战役,虽然以三敌一,但仍属以弱击强。 81岁的孙宝成老人,是如今台儿庄全区仅存的一位当年战役的目击者,讲起当时的情形,老人记忆犹新—— 当时,老人家住台儿庄古清真寺附近。战役打响前,老人随着家人已一起撤出了城寨。但战斗打响后,家境相对富裕的孙宝成父亲始终放不下心,就领着他一起冒险回家探望,没想到就此困在了城中。当时,古清真寺是双方争夺最为激烈的阵地之一,孙宝成也得以亲眼目睹了我军的英勇:一天夜里,在孙宝成家院中,8位国民党战士每人发了一把大刀,组成敢死队誓师后冲出院落,最后一个也不曾回来。一天早晨稍稍平静时,孙宝成壮胆走出家门,立刻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个国民党战士抱着一名日本兵,日本兵的后背和国民党战士的前胸都变成了两个大洞——很明显,这是我军战士拉响了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战役结束时,孙宝成在门前看到一位我军战士尸体,胸前插着刺刀,手里还紧握着大刀,他正前方是一具无头日军尸体———他是在被刺中之后,用尽最后力气砍下了敌人的头颅…… 台儿庄战役大战纪念馆的讲解人员告诉记者:当年战斗进行到最惨烈时,城区的四分之三曾沦陷敌手。当时守城师长池峰城曾打电话给守城总司令庞炳勋,请求撤退以稍作调整。庞回复道:一步不准撤!战士打光了你这个师长填,你们填完了我这个总司令上去填!当年我军官兵就是这样以血肉之躯保卫了这片土地,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台儿庄当之无愧地被注上了“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的标记。 当年血战已过去60多个年头,但战役给台儿庄留下的印记却是永远的。台儿庄与这场战役紧紧联系到了一起,而这笔珍贵的资源,也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发掘。 记者发现,在经济并不非常发达的台儿庄,城区中最好的建筑是两个并排而立的纪念馆。其一的李宗仁史料馆建在原台儿庄大战火车站的遗址上,为独特造型的哥特式建筑。馆内现藏有李宗仁各个时期的照片400余幅,文史资料1000余份,遗物和文物60余件。另一个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规模更为宏大,史料也更为丰富:不仅有大量照片、实物,还有不久前刚刚去世的著名国际友人、记者爱泼斯坦等人留下的战役现场录像,弥足珍贵。 有一个事例很能说明台儿庄对战役资源发掘的用心:李宗仁史料馆建成后,为使其更有号召力,区里甚至专门在旁边建起一高档洋楼,供李宗仁第三任夫人胡友松女士长年居住。依托当年的战役,台儿庄还开发了台儿庄遗址以及与此相关的运河风景区等。看来台儿庄战役的巨大价值,是这座小城永远都享用不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