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塔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的旧城东南部。五塔又名金刚座舍利宝塔,蒙语名为“塔奔·斯普日嘎”。五塔高16.5米,五个方形小塔端座于高大的塔身之上,塔体从上到下共雕刻有1000多尊佛像,故又称“千佛塔”。我国仅有北京真觉寺的五塔同它的造型相似,就建筑艺术而言,呼和浩特的五塔更为精美。
五塔是一个在金刚宝座上建有5个玲珑小塔的建筑,所以称为“五塔”。五塔造型匀称,比例适中,线条和谐,庄严优美。下部叫金刚座,承托在一个以莲瓣装饰起来的须弥座上。金刚座共7层,第一层上有蒙、藏、梵(古代印度的一种文字)3种文字刻写的《金刚经》;上边各层壁上有鎏金佛像,共1000多龛,各龛佛像同中有异,神态怡然,南面门上嵌有用蒙古、藏、汉3种文字书写的“金刚座舍利宝塔”汉白玉匾额。金刚座上部为5个方形宝塔,中央一塔7层,高6.62米,塔座四周用浮雕装饰起来,四隅之塔5层。塔北的照壁上有3幅刻石。其中一幅是用蒙文标写的各种天文学名称的天文图,为迄今国内发现的唯一用少数民族文字标写的天文图,天文图直径144.5厘米,天球圆面以北天极为圆心,画出二十八宿赤经位置的经线,还有五个同心圆,由里向外为天北极圈、夏至圈、天赤道圈、冬至圈、天南极圈。与天赤道相交的另一个双线圈表示黄道。全图刻恒星约270座,星数1550多颗。天球外面有四层同心圆:最外层刻十二宫和十二肖名称;第二层刻二十四节气名称;第三层外侧为黄道周天度数,内侧为赤道周天度;最里层刻二十八宿名称。是研究中国清代天文学史的重要实物资料,是一件珍贵的重点文物。
五塔原为喇嘛召庙慈灯寺内的一座重要建筑,建于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后来慈灯寺败落,寺宇塌毁,唯遗五塔巍然独立。因五塔凌云挺秀,很远处都能望见,让人们认为塔下仍存一寺,因此数百年来由五塔苦撑着寺的门面,后来人们就称五塔为“五塔寺”。1977年国家拨专款对五塔进行修葺,开始建立资料档案。1982年成立五塔文物保管所,树立了保护标志。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五塔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