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生态环境
2006-08-31 10:58:06
|
|
|
|
生态环境概念内涵
生态是指生物(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动物、真菌、植物五大类)之间和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生态科学就是研究生态及其与人类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当代环境概念泛指地理环境,是围绕人类的自然现象总体,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当代环境科学是研究环境及其与人类的相互关系的综合性科学。
生态与环境虽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但两者又紧密联系、“水乳交融”、相互交织,因而出现了“生态环境”这个新概念。它是指生物及其生存繁衍的各种自然因素、条件的总和,是一个大系统,是由生态系统和环境系统中的各个“元素”共同组成。新疆生态环境系统组成的元素有地貌、气候、水、土地、森林、草地、生物等。
新疆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
新疆气候、气候变化是形成新疆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直接的主导因子。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新疆是典型的干旱地区,水资源是生态环境系统的核心。因而,新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的核心就是要科学用水、科学管水、科学治水。首要问题是实现水量、水盐、水土、水与生态的平衡,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开发利用水资源。
②主要由于降水极不均匀,造成地表径流空间分布极不均匀,从而形成山地、绿洲和荒漠三大生态环境系统和不宜于人类活动和生物生长的沙漠、戈壁。若以策勒—焉耆—奇台划一线,将全疆分为面积各半的西北部和东南部,降水较多的山地、大部分绿洲、部分荒漠、沙漠、戈壁位于西北部,降水较少的山地、小部分绿洲、大部分沙漠、戈壁、荒漠位于东南部。
③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和干旱气候的影响,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新疆的生态环境系统对天气的急剧变化和气候的短期振动的敏感度特高,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占各类自然灾害的80%,高出全国十个百分点;植物种类稀少,覆盖度低,类型结构简单;土地易遭沙漠化,新疆已成为全国影响日趋严重的沙尘暴两大沙尘源地之一;土壤很易盐化,造成土壤品质肥力下降;环境自净能力下降。
④可以有效利用的土地面积少,不可利用和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多。新疆土地总面积约为166万平方公里,是全国土地面积最大的省区。截止到1995年,全区耕地、草地、林地、水域、冰川和永久积雪等各类可利用土地总面积约为64万平方公里,只占全疆土地总面积38.6%;而流动和半流动沙漠、砾质戈壁、裸岩倒石堆、高山寒漠、盐壳、盐泥等不可利用和难以利用的土地总面积约为102万平方公里,占全疆土地总面积61.4%。土地的有效利用率很低。绿洲是土地承载人口的主体,由耕地、夹荒地、人工林、城镇乡村、道路和水利工程占地等构成的绿洲总面积约7.1万平方公里,是解放初1.3万平方公里的5倍半,但仍仅占全疆土地总面积的4.3%,绿洲人口却占总人口的95%以上,人口密度达到215人/平方公里。
⑤水资源稳定,光、热、风、山区空中水资源丰富。这一特点对新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总的说来是有利的。
影响新疆生态环境的因子分析
①自然因素。气候变化是各种自然因素中的首要因素。最近40多年来,特别是从1987年以来,新疆气候增暖、增湿明显,总体说来,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表现在:近几年南疆地表径流量有所增加;艾丁湖再生、艾比湖和博斯腾湖湖面扩大;博湖矿化度降低;从孔雀河、开都河向塔里木河干流下游调水量增加;植被覆盖绿度值有所增加等。当然,也存在着冰川退缩进一步加剧的潜在危险等。
②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正、负两方面效应:
由于开荒造田、兴修水利、营造防护林带、建设人工草地、控制排污量以及立法、执法监督等,扩大和稳定了绿洲;改善了局部小气候条件;提高了土地的生产性能;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益;增加了环境的人口承载能力。
由于盲目开荒、毁林、毁草开荒、滥砍乱伐、过度牧放、大水漫灌、农膜污染、“三废”增加以及没有落实科学发展观、法治观念淡薄等,造成水量失衡、水盐失衡、水土失衡、自然生态失衡。因而河流断流、湖泊、水库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盐碱化、肥力下降;林地破坏、生态功能下降;草地沙化、退化;水质咸化、矿化度提高;野生物种减少;大气污染指数上升。
新疆生态环境现状的综合评估
①新疆特别是南疆正处于干旱气候背景下极为难得的“湿润”期,生态环境系统已显露出恢复和改善的初步迹象,更重要的是,要抓住气候变化的这一有利时段,加速生态建设,加强环境保护。
②总体上说,绿洲化与沙漠化并存。既有人进沙退现象,也有沙进人退现象,在绿洲扩大的同时沙漠也在不断扩大。绿洲与沙漠之间的缓冲带在不断缩小。
③绿洲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但潜伏着盐渍化、沙漠化和污染的威胁。绿洲以外的山地生态环境和平原荒漠生态环境,总的说来还是处于平衡失调甚至是恶化趋势。
④绿洲面积占全疆土地总面积的4.3%,占土地有效利用面积的11.1%。按面积比例来讲,改善的面积小,退化的面积大。如果把绿洲和其他可利用土地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则是:局部改善的趋势逐步显著,但整体恶化趋势尚未得到完全遏制,退化仍然大于改善。
气象科技在新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①气候因素是生态建设的基础,是环境保护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②建立气候对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衡量气候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必须建立一套科学、易操作、较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它由三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是气候对可持续性发展影响指标。二级指标是一个指标组合,包括气候影响人类生存支持系统指标;气候影响生态系统安全指标;气候系统对经济发展影响指标;气候对生态环境改善影响指标;气候对最佳人居环境影响指标。三级指标是二级指标的组成,因上述二级指标均为一个指标组,是由若干个三级指标组成。
③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在已经取得的试验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山区人工增雨(雪)作业,增加河流径流量。
④合理开发利用光、热等气候资源,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精准农业、设施农业和沙产业。
⑤积极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资源,逐步实现产业化。
⑥加强卫星遥测、遥感技术的应用,特别是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系统各个组成元素的监测。
⑦充分发挥气象部门的台站网络优势,把各个气象站点单一的气象观测逐步转变为环境气象站对生态环境的综合监测,建立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和信息服务体系。同时,加强大气污染监测和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⑧在已经取得的丰富的年轮气候学、年轮水文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开展新疆气候变化模式的研究,尽快提出新疆到2020、2030、205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
⑨努力抓住新疆干旱气候背景下难得“湿润”期机遇,建议开展大面积飞机播撒草籽作业。
⑩不断提高对寒潮、大风、暴风雪、沙尘暴、冰雹、霜冻、暴雨等天气灾害和春季水旱、夏季洪水、秋季低温、冬季雪灾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和能力,提高为防灾减灾服务的综合效益。
来源:新疆气象手册工作站摘自新疆重点新闻网--天山网(http://www.xjts.cn) |
|
编辑:
杨姝 |
|
|
|
|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
|
|
|
|
|
|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