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建在连上”三湾改编
2006-08-31 10:55:02
|
|
|
|
三湾,是江西永新县的一个万木苍翠、群山环抱的小山村。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部向罗霄山脉中段转移,1927年9月29日到达这里。在进村的当晚,毛泽东在“泰和祥”杂货铺召开中共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部队现状及其解决的措施,决定对部队实行整顿和改编,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 在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队伍向井冈山进军途中,由于敌军前堵后追,部队一路艰苦作战,指挥员牺牲,伤员增加;连续行军,长途跋涉,有些人因为怕艰苦不辞而别;疟疾流行,病员增多,一些人掉了队,少数伤病员因缺医短药死在路旁;一些指挥员还存在打骂士兵的旧军队习气;党组织不健全。原本5000多人的队伍,这时只剩下不足千人。在中国历史上,许许多多的农民起义军就是这样溃散的。怎样把这支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武装,建设成为党所领导下的完全新型的人民军队?毛泽东看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他认为,关键在于加强军队中党组织的建设。 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是:第一,把部队由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团长由陈浩担任,实际上取消了余洒度对军队的指挥权(这时余洒度对革命前途已悲观失望,后叛变),下辖两个营,共有七百多支枪;改编时,毛泽东宣布愿留则留,愿走的发给路费,将来愿意回来还欢迎。第二,在部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官兵平等,待遇一样,规定不准打骂士兵,士兵有开会说话自由,连以上建立士兵委员会。士兵委员会有很大的权力,参加对部队的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官长要受它的监督。第三,改编中最重要的措施是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南昌起义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时,部队中党的组织是支部建在团上。起义军英勇作战,艰苦卓绝。但党的组织系统没有扎根基层,难以切实掌握士兵、掌握部队。为改变这种状况,毛泽东决定,在各级部队分别建立党的组织:班、排建立党小组,连队建立党支部,营、团建立党的委员会;连以上各级设党代表,由同级党组织的书记担任;全军由党的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部队的一切重大问题,都必须经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 通过三湾改编,党的组织在部队形成了系统,党支部掌握了基层,党对军队领导的制度得以确立。由于加强了党的领导,开始改变了旧式军队的习气和农民的自由散漫作风,部队面貌焕然一新,凝聚力、战斗力空前提高。三湾改编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在人民军队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后来,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时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几十年后,罗荣桓元帅回忆说,“三湾改编,实际上是我军的新生,正是从这时开始,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如果不是这样,红军“即使不被强大的敌人消灭,也只能变成流寇”。(上图为江西永新县三湾村枫树坪) (新华社北京8月1日电) |
|
编辑:
栾晓磊 |
|
|
|
|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
|
|
|
|
|
|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