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
2006-10-19 08:59:42
|
|
|
|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进行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秦邦宪)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1934年4月,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改称)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殆。5月,中央书记处作出准备将中央红军主力撤出根据地的决定,后获共产国际同意。为筹划战略转移事宜,成立了由博古、李德和周恩来组成的“三人团”。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红6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意在调动国民党“围剿”军,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但未能达到目的。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战略转移。 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主力8.6万余人,从江西省瑞金、古城等地出发,开始了著名的长征。按照预定计划,中央红军准备转移到湘西地区同红2军团、红6军团会合。10月17日,中央红军由雩都(今于都)南渡贡水。21日,中革军委以红1军团为左路前卫,红3军团为右路前卫,红9军团掩护左翼,红8军团掩护右翼,中央和军委机关及直属队编成的两个纵队居中,红5军团担任后卫,从王母渡、新田之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于25日全部渡过信丰河(桃江)。此后,中央红军继续西进,至11月15日,先后从湖南省汝城以南的天马山至广东省的城口间、湖南省的良田至宜章间通过第二、第三道封锁线,进至临武、蓝山、嘉禾地区。 这时,蒋介石已判明红军转移的战略意图,遂任命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16个师分五路“追剿”;同时令桂军5个师、粤军4个师及黔军一部进行堵截,总兵力近30万人,企图将中央红军歼灭于湘江以东地区。11月25日,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分四路纵队,从全州、兴安间西渡湘江,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前出到湘桂边境的西延地区。当日,红1军团、红3军团击破桂军的阻击进入桂北。27日,先头部队红2军团、红4师各一部渡过湘江,控制了脚山铺至界首间30公里的湘江两岸渡口,但后续部队因辎重过多,道路狭窄,行动迟缓,未能赶到渡口。此时,国民党“追剿”军进至全州、零陵、道县、东安地区;桂军5个师开至灌阳、兴安一线。为掩护中央、军委纵队及后续军团渡过湘江,红1军团、红3军团在桂北湘江两岸的新圩、脚山铺、光华铺等地区,红5军团在永安关、水车一带与国民党军血战五昼夜,于12月1日保护中央机关渡过湘江。红5军团第34师被阻于湘江东岸,转战于灌阳、道县一带,虽经英勇战斗,予敌重大杀伤,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包括师长陈树湘在内的绝大多数指战员牺牲。此时,中央红军已折损过半,兵力锐减为3万余人。 湘江战役,中央红军经过英勇奋战,突破了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挫败了蒋介石企图歼灭红军于湘江以东的计划。 (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 |
|
编辑:
栾晓磊 |
|
|
|
|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
|
|
|
|
|
|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