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 时代先锋

雪域高原的将军医生李素芝

2006-08-31 10:55:20 SRC-81
  记者 罗华 王欣 
 

  青藏高原,被地理学家称为地球第三极,世界的屋脊,被生物学家称为生命禁区,这里的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西藏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空气中平均含氧量最低、高原疾病最多的地区。由于低压缺氧、寒冷干燥等气候特征和恶劣的生存环境,高原心脏病、高原血压异常症、高原衰退症、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等各种高原疾病发病率居全国之首。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医学奇迹:

  2000年11月,高原地区首例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获得成功;

  2001年9月,高原地区首例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手术获得成功;

  2002年8月,高原地区首例浅低温心脏停跳大动脉转位矫正手术获得成功;

  2003年3月,高原地区首例肾移植手术获得成功;

  2004年2月,高原地区首例活体供肾肾移植手术获得成功。

  这些奇迹的创造,都与一个人的名字密切相关,他就是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李素芝。

  李素芝,山东临沂人,1954年4月生,1970年12月入伍,1971年10月入党,大学文化,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4级。1999年5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

  1976年,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工作的李素芝,毅然放弃上海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主动申请到西藏边防工作。28年来,他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刻苦钻研医学技术,勇于牺牲,勇于奉献,一心为西藏各族群众服务、为基层官兵服务、为部队战斗力服务,通过精湛的医疗技术,良好的医德医风,为推动西藏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经过28年潜心研究探索,李素芝在高原医学领域取得了突出成果,先后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148篇,获得科技成果奖20项,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34项,其中16项创世界高原医学奇迹、20项属国内首创、34项填补了西藏高原医学空白。李素芝主刀大小手术9000余例,赢得了“高原一把刀”、“雪域神医”、“门巴(藏语,意为“医生”)将军”的美誉。李素芝一次荣立二等功,四次荣立三等功。2003年被评为“全军优秀科技干部”,今年6月被评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

  孔繁森和李素芝都是山东人,也是好朋友,孔繁森生前曾对李素芝说过一句话:“我们在西藏很艰苦,但不能白苦,要苦就要苦出个名堂来!”李素芝真正苦出了名堂!

“官兵就是我们的兄弟”
心中有兵责任重——孙锐摄

  李素芝出生于一个对党有着深厚感情的普通家庭。1970年12月参军,在宁夏当兵,1972年被部队推荐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学习,1976年毕业后被留在了学校的附属医院——长海医院工作。今天,当李素芝回顾自己进藏28年的经历时,他饮水思源,每每感激父母对他进行的革命教育,更感激部队对他的厚爱和培养。李素芝在长海医院的时候,遇到一位来自西藏的边防战士,这位战士因意外断了肠子,由于交通不便,延误了治疗,被截掉很长一段肠子,患了短肠综合症。这位战士讲述的西藏缺医少药的情况给了李素芝很大触动。他毅然决定到西藏工作,为改变西藏落后的医疗水平尽一份力量。

  李素芝到西藏的第二年,1977年5月,山南军分区边防某连一名战士在施工时脑部被砸伤,颅内血肿,需立即实施开颅手术。当时连队设备简陋,做这种手术风险很大,送拉萨救治已经来不及,耽误时间就会耽误战士的生命,23岁的卫生队军医李素芝勇敢地站出来:“这个手术我做!”凭着娴熟的医术,他成功完成了手术。这年底,李素芝被调到了西藏军区总医院。

  士兵出身的李素芝,对士兵有着特殊的感情。他常说,士兵是战斗力的基础,爱护士兵就是爱护战斗力。为兵服务、治病救人,再险的路也要上,再大的风险也要担,再难的手术也要做,再贵的药也要用,这已经成为李素芝行医的座右铭。

  进藏28年,李素芝从一名普通军医,成长为科副主任、主任、副院长、院长,他时时牵挂边防战士的身心健康,经常带领医疗小组跑边防、上哨所,把热情的服务送到官兵心坎上。1989年冬天的一个黄昏,某旅战士刘文灿吐血不止,生命危在旦夕。时任心胸外科主任的李素芝接到救援电话后,冒着暴风雪连夜驱车赶往林芝。不料汽车途中抛锚在海拔4300米的米拉山上,他和战友们冒着严寒抢修车辆,终于在天亮时赶到林芝,经过紧张抢救,刘文灿转危为安。1998年10月,李素芝带着医疗队前往海拔5000多米的甘巴拉雷达站,为长年驻守在那里的官兵检查身体。甘巴拉气候特别恶劣,一到下午便大雾弥漫,行路途中稍有不慎就可能掉下悬崖。李素芝赶到雷达站后,便迅速为官兵体检,忙到下午起雾时还有3名战士没有检查。站里干部几次催着医疗队上路,可李素芝执意不肯,坚持为最后一名战士做完检查,才冒着危险下山。2003年,他先后6次深入边防一线连队为官兵送医送药,手把手指导基层培训医疗骨干。李素芝任院长8年来,跑遍了西藏边防大多数连队和哨所,行程18万公里,巡诊11万多人次。

  “官兵就是我们的兄弟,只要能让他们早日恢复健康,让患重病的官兵获得第二次生命,再贵的药也要用!”李素芝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近年来,他签字特批用于官兵治疗的超标准药品达100多万元。1996年农历除夕,山南军分区边防某团新战士邱金不慎摔伤,脑部崩裂,生命垂危。李素芝闻讯立即赶到抢救现场组织指挥,他与大家一起奋战到次日凌晨2时,才成功完成手术。根据邱金的病情,李素芝特批了5种超常规用药。经过精心治疗,邱金的脑伤基本治愈。日喀则军分区某边防团战士李峰,患慢性骨髓炎,需用“去甲万古霉素”、“泰能”这两种特效药。由于小李病情较重,药剂用量大,价格又贵,有的医生从经济上考虑,准备减少药量或停止用药,李素芝知道后非常生气,严厉地说:“谁停他的药,我就停谁的职!”小李住院期间一直都在用这两种药,直到痊愈。1998年11月,某汽车团后勤助理员李夏,患重型肝炎,严重肝腹水,生存的希望渺茫。即便如此,李素芝也不放弃,他5次召集专家会诊,制订治疗方案。当时拉萨地区缺少特效药,为挽救李夏的生命,李素芝指示在内地出差的人员购买了价值20多万元的特效药。经过3个多月的精心治疗,李夏身体基本康复。

  为服务好部队官兵,在李素芝的倡导下,西藏军区总医院制定了《确保为部队服务的十六条措施》、《医德医风建设若干措施》等规定,坚持对军队伤病员实行“门诊、治疗、住院、手术、用药”五优先;设立了为兵服务“绿色通道”和“院长意见箱”,对来自边防一线的官兵,不拒收、不推诿,热情安排好每一位官兵。同时,与部队医疗机构建立了热线联系,定期了解基层官兵健康状况,及时解答疑难问题。

  10月22日,在西藏军区总医院举行的座谈会上,军区警卫连战士徐玉椿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李素芝院长的故事。今年5月23日,徐玉椿患肾炎住进了总医院泌尿科,当天晚上,他全身浮肿,呼吸困难,口吐鲜血,昏迷过去,心跳也若有若无。李素芝院长立刻赶来查看病情,组织各科医生会诊,经过4个小时的抢救,终于挽救了徐玉椿的生命。那天夜里,李院长就守候在徐玉椿的身边,发现徐玉椿排尿有问题,便亲自为他插导尿管,发现徐玉椿害冷,就嘱咐护士给他加盖棉被,直到徐玉椿安然入睡,李院长才离去,临走时还叮嘱护士:“一有病情变化,马上报告。”两天后,徐玉椿醒了过来,李院长摸着他的额头说:“孩子,你很坚强,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你很快就会回到火热的连队中去。”

  这就是我们的将军院长,他对待普通的战士,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在他的心里,战士们的生命和健康质量永远是至高无上的。

“我们的最高目标就是打赢明天的战争”

 

着眼未来谋打羸——孙锐摄

  今年4月,李素芝在《西南国防医药》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高原“连锁反应”作战中卫勤信息化建设探讨》,指出:“近年几场现代战争,几乎都是在单向透明的情况下进行的,强大与弱小的区分,主动进攻与被动挨打局面的形成,主要取决于谁能把最先进的科技手段运用到作战之中。通过现代战争风云可看到,战争形态已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可以预见,未来的军事斗争,包括政治和军事上的较量都围绕信息这个中心进行。这为我军现代化建设,特别是高原卫勤信息化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李素芝认识到,作为部队领导干部,要紧紧迫赶世界军事潮流,努力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做贡献。他时刻牢记肩负的责任,刻苦钻研高原医学难题,狠抓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使医院卫勤保障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各种急慢性高原病一直是制约部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因素。高寒缺氧的恶劣自然条件,不仅使部队的体能训练、战术训练受到限制,而且许多官兵也饱受各种高原疾病折磨之苦,过去每年部队都有官兵因患高原病不治而亡。西藏军区总医院多年研究急性高原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办法,成绩突出。李素芝任院长后,成立了高原病研究领导小组,亲任组长。为了研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病机理及防治,他率领课题小组翻山越岭,多次在不同高原地区进行调查,经过3年多的努力,摸索到了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病规律。他先后主编和审编了《高原适应不全症防治手册》、《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病学》等专著,在高原病的研究方面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李素芝倡议成立药物研究所,先后研制开发出了高原康、高红冲剂、接骨灵胶囊和红景天虫草露等药品,部队官兵服用这些药品后,效果非常明显,急性高原病发病率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50%—60%下降到现在的2%—3%,治愈率达98.6%以上,驻藏部队近10年来没有一名官兵因高原病非战斗减员。

  李素芝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地履行职责,为医院建设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10年前,西藏军区总医院条件简陋,破旧的营区,干打垒的营房,垃圾遍地、尘土飞扬。医院管理也比较混乱,医生思升、思调、思走的问题比较突出。李素芝1996年任院长后,立即提出了自己的建院思路。他发动和带领官兵从整治营区“脏、乱、差”开始,经过8年多的努力,医院新建了宿舍楼、医技大楼、门诊部、动物实验室、各类仓库、幼儿园,面积达1.2万平方米,栽种树木8万余株,草地6万平方米,医院变成了“园林式营院”。现在李素芝一脸黑红的肤色,就是他当年带领全院人员整治医院环境时晒出来的。李素芝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医院建设的关键,努力提高医院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近年来,医院采取“送出去”培养、“请进来”育人、联合办学、在职锻炼等办法,先后选派357名医护人员到内地院校和医院学习进修,并与第三军医大学联合建立了胸心外科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和胸外、骨科、呼吸内科3个硕士研究生培养点。经过几年的努力,医院硕士研究生从1名增加到48名,并培养出13名博士、4名博士后。李素芝注重医院的设备和信息化建设,投资400余万元,在西藏地区首先建成了军卫Ⅰ、Ⅱ号工程,成立了医生、护士工作站,开通了远程会诊、远程教学系统和电子阅览室。利用多种渠道添置设备,数字减影、磁共振、CT、大型X光机、中心监护系统等一批大中型先进医疗设备先后落户医院,设备总价值从1996年的不足600万元,增加到4000余万元。

  西藏边防山高路险,气候多变,卫勤保障如何才能跟上新军事变革的步伐,是李素芝最关心的问题,为此他进行了不懈的探索。2000年10月,李素芝率由45名医务人员组成的野战医院,参加了西藏军区“雪域2000”实兵实弹演习。主要负责演习区域的保健、巡诊、卫生防疫、伤病员接送、实施确定性专科治疗,圆满完成了三次展开、撤收、转移训练,进行了反敌特袭扰和卫勤综合演练演示,进行了大型战地科研和阵地义诊,做好部队的卫勤保障,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2002年6月,在李素芝倡导下,医院成立了高原卫勤研究室,重点研究高原高寒冷地区火器伤的特点、高原战时火器伤救治原则、高技术条件下高原高寒同地卫勤保障特点、高原卫生防护等课题。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为修订完善高原战区卫勤保障预案奠定了基础。为确保战时能“上得去、展得开、救得下、治得好”,总医院成立了野战医疗救护所,组建了应付突发事件卫勤保障应急小分队,通过参与部队演习、长途野营拉练,在近似实战的条件下,摔打锻炼医护人员的野战生存能力。

“西藏人民需要我”

 

吉吉的父亲把将军的手贴在自己的额头上:千恩万谢感激之情 张震摄

  在西藏军区总医院,记者见到了16岁的藏族女孩吉吉和她的父亲。吉吉家住西藏那曲地区仁姆乡,2000年初因误饮装在可口可乐瓶内的电瓶水,造成严重的食道化学烧伤,只能勉强进食少许流质饮食,身体极度消瘦,2003年4月送入总医院治疗时体重仅有26公斤。今年2月24日,由李素芝和另外两名医生联合主刀,为吉吉实施了胸骨后结肠代食道手术。到8月份出院时,吉吉已能正常进食,日常生活完全自理,体重增至38公斤。医院免除了手术住院费用20余万元。现在站在我们面前的吉吉是一个腼腆漂亮的藏族女孩,除了个子稍小外,一点也看不出生病的样子,红红的脸蛋,一双羞涩的大眼睛,总是笑得合不拢嘴。记者请吉吉的父亲在笔记本上写下他最想说的一句话,吉吉的父亲一笔一划地用藏文写道:“感谢李院长!如果没有李院长,我的女儿就活不成了。”

  像吉吉这样的患者,经李素芝救治的有很多。李素芝把对人民的挚爱化作攻克高原医学难关的动力,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以精湛的医疗技术造福西藏各族群众。

  就在李素芝调到西藏军区总医院后不久,一位年仅18岁的藏族少女卓玛因为患先天性心脏病不治,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卓玛死亡那一刻”,李素芝刻骨铭心。他说:“作为一名医生,我心里非常愧疚和难过,同时我下定决心,不能让卓玛的悲剧在这里重演!”

  一份高原先天性心脏病普查报告中记载:“近2万名受检人员,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者达60多名。”西藏是先天性心脏病高发区,心脏病的发病率是内地的二至三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最有效的方法是实施心脏手术。而在35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做体外循环心脏手术,风险大,难度高,因此,高原心脏手术不仅国内没有先例,国外医学界也无人问津。

  为了攻克这一医学难关,李素芝进行了长达20年的漫长探索。他先从动物身上积累高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经验。没有实验用的器械,他就用自己的工资去买,没有实验用的动物,他就带人去外面抓野狗。20年来,李素芝一心扑在工作和实验上,休假的时间加起来不到7个月,就连他父母1999年相继病重去世,他也没能及时回家给老人送终。

  2000年,经过200多例动物实验,高原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正式进入临床。李素芝先选择了自己妻子姐姐的孙子——6岁的先天性心脏病小患者做了第一例手术,获得了成功。同年11月10日,李素芝在第三军医大学教授肖颖彬的指导下,主刀对4岁的藏族小男孩拉巴次仁进行了世界首例海拔3700米高原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获得成功。一个世界性的医学难关被攻破了,给高原的心脏病患者带来了福音。此后3年间,李素芝为487多名先天性心脏病、风心病患者主刀手术,解除了病痛。

  西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缺医少药的状况十分突出。1996年李素芝任院长后,逐步建立完善了到农牧区义务巡诊制度。每年年初,李素芝都要和机关的同志到自治区卫生部门,共同研究民族医疗工作计划,落实具体任务。他坚持带领医疗小分队赴牧区、串村庄、进寺庙送医送药,为农牧民讲解医学常识,定期到驻地乡村、寺庙巡回医疗。近年来,李素芝率领的医疗队到拉萨、林芝、山南、日喀则、那曲等地区巡回医疗300余次,接受治疗和健康检查的农牧民群众、僧尼达21万余人次。海拔4700多米的格日寺,山高路险,被称为“悬在云端的尼姑庵”。多年来,尼姑们很少下山,有病只好硬撑着。李素芝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亲自带着十几名女医生登上尼姑庵,让女医生为尼姑们讲解女性生理卫生常识,给每个尼姑发放了卫生用品。住持甘赞旦达激动地说:“过去我们只知道求神念经,不懂得爱惜自己,你们传的才是科学的经,有用的经!” 1998年5月,李素芝带着医疗小分队到寺庙巡诊,看到78岁的老喇嘛扎达病情十分严重,便立即将他送进医院进行全面检查,诊断为慢性乙肝,伴有严重的腹水。李素芝指示给他免费用药治疗,并安排藏族护士护理。经过两个月的精心治疗,扎达的腹水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回到寺庙后,老喇嘛对弟子们说:“解放军是好人,我相信他们。”山南地区道班工人卓嘎,患风湿性心脏病多年,受尽了病痛的折磨,她每天都在祈求菩萨保佑自己,可病情还是一天天加重。李素芝巡诊时见到了她,三番五次劝说她去医院治病。经过李素芝全力抢救,硬是把她从死神那里拉了回来。痊愈出院时,卓嘎拉着李素芝的手连声叫他“活菩萨”。李素芝笑着说:“阿咖啦(藏语,意为“大姐”),我不是神,也不是什么‘活菩萨’,靠先进的医疗技术才能解除你的病痛。”为了把医疗卫生知识普及到千家万户,经李素芝倡议,总医院与西藏电视台、西藏日报联合开办了“健康热线”、“专家门诊”等栏目,他定期通过节目为群众解难释疑,受到普遍好评。

  李素芝坚持把做好民族医疗工作,对生活困难的藏族群众实行免费治病,作为事关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在他的倡议下,医院在各临床科室开设“爱民病房”,编配藏族医生、护士,专门负责收治地方藏族干部群众。为方便群众就医治病,医院为驻地娘热乡群众和周围寺庙僧尼发放《免费医疗证》7500多个,仅此一项每年就要补贴医药费150多万元。娘热乡的10多名孤寡老人和贫困户被列为重点医护、定期诊治对象。边远地区的贫困农牧民不但享受免费医疗,有时医院还为他们赠送路费和生活费。2001年5月,李素芝带领7名胸外科医生对拉萨市7所学校近8000名儿童开展了心脏病义务普查,对24名心脏病患儿实施了免费手术。接着又以中小学生为重点,把普查救治工作向整个藏区辐射,使200多名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李素芝带医疗队在远离拉萨865公里的申扎县搞先天性心脏病普查时,发现藏族群众吉确一家5口竟有4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可吉确怎么也不相信家人有病,听说做心脏手术要在胸口口上划个大口子,心里很害怕。为了说服吉确家人接受手术治疗,李素芝3次派人上门做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吉确终于将信将疑地带着他13岁的女儿德吉央宗来到了总医院。2001年8月29日,李素芝亲自主刀成功地为小央宗做了手术。10天后,李素芝又成功地为吉确21岁的大女儿索朗央宗和17岁的二女儿卓玛做了手术。手术全部免费。吉确高高兴兴带着女儿出院回到了藏北。近年来,西藏军区总医院仅心脏病手术就免除费用1800 多万元。西藏地区紫外线强、降雪量大,由于藏族群众缺乏必要的防护知识和措施,患雪盲、白内障的人不少。为治疗群众眼疾,李素芝3次率领医疗队深入那曲、山南等偏远农牧区,免费为广大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工程”。当雄县有位叫白珍的老阿妈,无儿无女,孤苦伶仃,因患白内障无钱医治,在黑暗中生活了十几年。李素芝将她接到医院做了手术,又一勺一勺地给老阿妈喂米粥。出院那天,李素芝抽出时间亲自为她送行,还拿出1000元钱给她做路费。

  李素芝把帮助驻地群众脱贫致富和支援地方经济建成设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每逢节日,他都要带着机关和科室领导,走访慰问驻地敬老院和贫困户,为群众送去粮食、衣物。李素芝与其他院领导、机关干部分别与娘热乡的特困户建立了扶贫帮带关系,资助他们发展农副业生产,改善居住和生活条件。1993年4月,时任外科主任的李素芝,收治了一个名叫旦增的重病号,得知旦增是驻地娘热乡的一个孤儿,便在科室为旦增搞起了募捐活动,并为他申请减免了1万元医疗费。此后,李素芝与旦增成了忘年之交,并出资送他学驾驶。在李素芝多年的帮助下,旦增如今搞起了个体运输,已成为村里脱贫致富的带头人。近年来,在李素芝倡导和带领下,全院官兵积极开展扶贫济困活动,为西藏贫困地区捐款20多万元,捐物3000多件。为改变西藏一些地方医疗条件落后状况,2000年7月,李素芝牵头与当雄县人民医院结成帮带对子,捐赠了价值30余万元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签订了人才培养、技术支援协议,定期派出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轮流进驻县医院传帮带。青藏铁路开工后,李素芝又主动与青藏铁路指挥部取得联系,承担起青藏铁路唐古拉山至拉萨段的医疗保障任务。2001年12月底,李素芝不顾高寒缺氧,亲自带领医务人员,沿着施工路线实地考察,分别在那曲、当雄设立了三级医疗站,先后派出96名医护、后勤人员担任保障任务。近两年来,抢救治愈患者300余人,为青藏铁路建设做出了贡献。

李素芝与吉吉和她的父亲 王欣摄
记者请吉吉的父亲在笔记本上写下他最想说的一句话,吉吉的父亲一笔一划地用藏文写道:“感谢李院长!如果没有李院长,我的女儿就活不成了。”
李素芝院长带领医疗队远赴那曲地区,为农牧民送医上门。 孙锐、雷仲选摄

李素芝院长每年坚持定期为驻地的寺庙巡回医疗。这是李素芝院长在海拔4700米的格日寺为尼姑诊断病情。 孙锐、雷仲选摄

 

“宁可自己受损,也不能让人民失望”
“高原一把刀”美誉响四方 雷振飞摄

  李素芝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规定,对干部任用、考学进修、士官选改、重大经费开支和营建招标等敏感问题总是党委集体研究决定,从不利用手中权力谋取个人私利,对自己的家属、子女、亲友、身边工作人员要求非常严格。前几年,李素芝3个妹妹相继下岗,生活比较困难。二妹李翠玲、三妹李霞先后来到拉萨,想通过二哥找份工作。凭李素芝与地方领导的交情,给两个妹妹安排个工作应该不是难事,但他没有这样做。后来,二妹留下“二哥不讲兄妹情份”的话语,一气之下回了老家。小妹现自己在拉萨租房居住,靠打零工过活,李素芝只是在经济上给予适当的接济。李素芝生活十分简朴,宿舍里唯一值钱的东西是一台电视机,从手术台下来与其他医护人员一起吃盒饭是常有的事。

  李素芝的妻子郭淑琴是当年随他一起进藏的同学,原在西藏军区总医院妇产科工作。他们的女儿李楠一生下来就没时间照顾,于是托付给了郭淑琴在大连的姐姐。1993年,郭淑琴的姐姐生病在床,郭淑琴只得转业回大连照顾女儿。而李素芝一心忙于工作,对女儿的学习和生活很少过问。从这一点上说,李素芝是一个称职的医生、领导,却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李楠现在已是第三军医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但她至今仍不愿叫李素芝“爸爸”,因为“爸爸”这个字眼对她来说实在太陌生了。

  送上红色的锦旗,表示诚挚的谢意;

  献上雪白的哈达,表达无限地感激。

  28个春秋,李素芝把全部的青春年华献给了西藏,把全部的智慧和情感献给了西藏。李素芝的生命已经与西藏各族人民、与驻藏官兵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他是雪域高原的生命使者,给西藏带来了福祉;他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大写的人”。

餐风饮露不觉苦 孙锐摄
回顾夫妻当年进藏豪情 张震摄
  编辑: ray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