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小雨。苍茫九峰岭笼罩在一片悲痛中。 这天是周正骨灰安葬的日子。人们痛别自己的好同事、好战友,泪水止不住从脸上悄然滑落。 2005年7月9日,周正因病离开了他热爱的海关岗位,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不息的海关事业,这年他才56岁。 斯人已去,精神常在。 “有什么事情,我来承担”的铮铮誓言,犹在人们耳边回响;执法如山、清正廉洁的浩然之气,已铭记在人们心间。
一个“排头兵”
使命如山,周正站在了把守国门的最前线上。1999年1月11日,青岛海关缉私局成立,周正担当首任政委。2003年4月,周正全面主持青岛海关缉私局的工作,成为共和国第一代缉私警察的领军人。 信任就是使命,岗位就是责任。周正早已在心里把这支新生警察队伍的荣辱和自己血脉相连。 怎样才能练出把守国门的铁军?半军事化管理!当兵多年的他豁然开朗。 青岛港3号码头,迎着刺骨的寒风,“哗”、“哗”,全体民警开始了一遍又一遍的齐步走训练。年过50的周正和所有人一样,做着同样的动作,一练就是一个上午。 有年轻同志问他:“政委,您这么大年纪了,还吃这份苦干什么?” “我是政委,首先就是一个排头兵,大家得向我看齐!”周正回答得很干脆。 如何保持队伍战斗力长盛不衰?周正把目光瞄向了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他呕心沥血制定了130多项规章制度,其中目标量化管理制度、随案督察制度、紧急现场制度等一系列凝聚着创新思维的管理制度,在全国海关缉私警察队伍中推广。
“我来承担!”
“决不能让国家蒙受财产损失。”缉私队伍一成立,周正就担当起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尽快遏制走私犯罪分子气焰的庄严使命。突破口就是破大案、破要案。周正出手不凡,首先瞄上悬案已久的“5·9”香烟走私案。此案涉及4个集装箱,案值高达1200万元,涉税近600万元。经过周密部署,此案一举告破,打掉了我国北方走私外烟的一条重要通道。 大案、要案往往阻力重重。2004年5月6日,青岛海关缉私局召开“6·30”系列船舶走私案情汇报会,有人说:“这个案子涉及很多单位,而且都是大型海上运输企业,一个不慎就可能闹出很大的乱子来。” 面对大家的顾虑,周正斩钉截铁:“只要你们严格依法办案,有什么事情,我来承担!” 一句话让民警挺直了脊梁。几个月后,“6·30”案顺利告破。在周正的带领下,大家拧成一股绳,觉得有使不完的劲,整个青岛海关缉私局每天都处在一种团结求战的状态中。 这年,青岛海关缉私局成绩辉煌,先后侦破了48起走私犯罪案件,立案调查行政违法案件千余起,罚没收入过亿元。
“你小看了我的人格!”
有人说周正傻,什么事情都往自己身上扛。可他还有更“傻”的时候,好多东西都往外推。 周正曾主抓过海关的很多工程建设,可他没有沾过海关一分钱。 并不是没有人给他送钱送物。曾经有个包工头辗转找到周正家,送上一沓钞票,美其名曰“交个朋友”。周正严辞回绝:“想用这点买砖买瓦的钱,来买断我二十多年的党龄,你小看了我的人格;想用这种不地道的方式来和我称兄道弟,我瞧不起你。” 碰了钉子的人一次不死心,但碰的多了,慢慢也就不来了。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周正心中始终亮着一盏灯,他牢牢守住了心中的价值底线。 “在廉政方面,请大家向我看齐!”在全局民警大会上,周正立下誓言,“我绝不会为任何一个案件说情,干扰你们办案,我绝不为办案添任何麻烦,请大家监督我。” “周局长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最好的办案环境。”至今,局里人还这样说。
营造和谐之风
“孩子们。”周正常常这样称呼关里的年轻人。 周正原本有一个可爱的女儿玲玲。女儿聪明伶俐,一直是他的骄傲。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6年,玲玲突然查出患上了不治之症。 这年中秋节,女儿多么希望能和父亲一起吃顿团圆饭啊。可周正有个习惯,每逢节假日,都要和培训基地的员工们一起度过。这是他的原则。 周正看出女儿的心思,想来想去,想出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用毛毯把病弱的女儿包好,带到培训基地和大家一块过节。中秋节过后第8天,女儿永远合上了眼睛。 1998年11月底,正是青岛海关缉私局筹建的关键时期。周正突然接到老家电话,父亲病危。在同志们的再三劝说下,周正匆匆赶回家中。但他仅在家待了两天,就踏上了返青的列车。车行半道,他接到父亲病故的噩耗。 短短时间,周正失去了两位挚爱的亲人。 但他没有消沉,加倍努力工作的同时,他把浓浓的爱意洒向了身边更多的人。在周正的影响下,创建“和谐海关”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普通民警王海静、李强、边防三人的爱人都在济南。“年轻人不能长期分居两地,那样家庭不能团结,工作也干不好。”周正心里始终惦记着这件事,在他的积极努力下,三个家庭终于团聚了。
会议开到重症监护室
海关事业蒸蒸日上,周正的身体却每况愈下。每天就像拉满的弓、绷紧的弦,他的身体再也吃不消了。 2004年7月5日,周正突然晕倒在工作岗位上。 去医院一检查,人们不由得惊呆了——身材魁伟、看似健硕的周正,竟然长期患有胃溃疡、肝腹水和脾功能衰竭等多种重病。 躺在医院里,周正心里还是惦着工作。病情刚有好转,他就躺不住了。 “请通知办公室崔主任,我想给大家开个会。” “这是什么地方啊,重症监护室。这里不能开会!”护士坚决地说。 “有些事必须当面说,恳请你让他们来吧。”护士拗不过他,只得同意了。 “重症监护室里开会,在我们医院,这还是第一次。”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长孙桂霞说。可更让她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头一开,同样的会议又开了四次。 回到工作岗位后,周正一如既往,忘我工作。2005年6月6日,夜里10点,正和局里同志谈话的周正再次晕倒。 周正展开了与死神的赛跑。没办法接电话,他让别人接给他听;没法握笔,他让别人代写。就这样在最后的几天日子里,周正又批办了123份文件。 7月3日,青岛海关关长李书玉来看他:“对组织上还有什么要求吗?”周正说:“没什么要求,就是我这身体不争气,耽误了工作,对不起组织。”在场的人禁不住流下了泪水。 黄岛分局局长崔俭成说:“我知道,他走得很干净。我感到,他是在用心守卫着什么。” 信念,责任,追求,使命……人们清楚地知道,他守望了一生的东西,正是这一盏盏明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