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余载冷暖谁人知 王凤远
2006-08-31 10:55:09
|
|
|
|
23年间,行程12万公里,放映电影8500多场次……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三座店乡农村电影放映员王凤远,在山区跋山涉水23年,为当地农民放映电影,为他们带来了流动电影院。 1983年,电影市场萎缩,三座店乡的电影院难以维持,影院解体。但找谁来接放电影这个活,乡里却犯了难。因为三座店乡有做粉条的传统,每户一年收入5000元不成问题。而放电影一年也就挣五六百元,因此找了很多人都不愿意来接这个没“油水”的活儿。这时王凤远站出来了,他说服了家人,借了点钱把“放电影”包了过来,他想让村子里的乡亲们天天晚上都可以看电影。 当电影放映员不仅“油水”少,还是个苦差事。当地很多村都在山里,村和村之间相隔很远,有的村隔河相望,喊一声能应,见一面却要走半天。王凤远就这样推着放映机常年奔波在高山密林中。 王凤远的辛苦和清贫大家都看在眼里,他的同学马胜利曾经劝他放弃放电影,和他合伙做粉条生意,每年保证他收入两万元,王凤远却一次次谢绝。他爱电影,舍不得放下手中能制造一个个梦幻世界的放映机。 不过,同样是为了电影,也让他对家人充满了愧疚。 1992年,妻子生产的第二天,他就去外村放电影。半夜回来后,面对妻子的抱怨,他只有深深的愧疚和夺眶而出的泪水。1998年,妻子因白血病去世,留下了7岁的儿子和12岁的女儿。但他在处理完妻子后事的第11天就踏上了去放映的山路。 “丫头,爸爸放电影要出去几天才回来,你照顾好家和弟弟。”——这样的告别,女儿王清霞记不清有多少次,这是她最不愿意听到的一句话。每当这个时候,她就感到恐惧和无奈,因为她不但要上学,还要做家务和照顾弟弟。晚上就她和弟弟两个人在家,既害怕又担心。 王凤远从小就喜欢看电影。 “我现在还记得我看的第一部电影的名字,叫《车轮滚滚》,我跑了40多里路去大城子看的。”谈到电影,王凤远就难掩心中的兴奋。十几岁时,他翻山越岭地追随着电影放映队的足迹。扛着小板凳赶十五六里路去看电影,那是常事。 “当初痴迷,后来是义务,现在是责任。”王凤远用14个字概括了自己20多年的心路历程。 “如果我还仅仅停留在热爱的阶段,那么我或许已经不干这一行了。有时想到要放弃,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因为山区的群众很需要电影,需要科技,山区群众也需要文明。” 王凤远不单单放映娱乐性的影片,还放映一些涉及科技知识、农村政策、法律法规、公民道德规范等内容的影片。 除了给农民放电影,王凤远还不忘给中小学校的孩子们放映爱国主义影片。大塘村教学点只有14个学生,要走20多里崎岖山路才能过去,但王凤远每年放电影都不落下这里的学生,保证他们一个学期能看上两部电影。 看到农民家家户户扛着板凳赶电影“大集”,看着山区的孩子们欢呼雀跃地迎接他,王凤远很欣慰。 “今晚电影放映前先放《微型玉米种植》……”6月14日晚8时许,王凤远用话筒向乡亲们广播。类似的话他已经重复了20多年,而且还将继续重复下去。因为他的生命已与电影放映密不可分。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19日电)
|
|
编辑:
栾晓磊 |
|
|
|
|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
|
|
|
|
|
|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