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 学习资料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解读1

2006-08-31 10:55:36 SRC-78
   
新思想 新论断 新举措
 

  1、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决定》开篇指出:“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
的选择。”这个内涵丰富的精辟论断,深刻揭示了我们党在中国执政
的历史必然性和所拥有的深厚群众基础。
  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种社会力量,能否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
中占据应有的地位、发挥应有的作用,归根结底,要看它能否遵循历
史的规律,顺应历史的潮流,解决中华民族所面临的最紧迫、最根本
的问题。面对鸦片战争之后国土屡遭践踏、百孔千疮的民族耻辱,孙
中山先生写下了那段令人揪心的文字:“强邻环列,虎视鹰瞵。蚕食
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腐败无能的清政
府把古老中国一步步带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民族危机、
社会危机日益深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救亡图存、振兴中华
之路何在?历史在沉思,人民在选择。许多政治力量都提出过自己的
主张,都曾经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表演过自己,但最终都成为匆匆过
客。它们没有能够解决中国的问题,有的甚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
阻碍作用。历史最终选择的,是中国共产党。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庆祝
建党80周年讲话中深刻指出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
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我们党成立后,把中国人民空前
地团结和组织起来,为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前赴后继,英勇奋斗,
演绎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革命画卷。
  人民总是从历史活动的实践和比较中,不断寻找能够带领自己前
进的领路人。我们党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根本原因之一,是它始终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人
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坚决支持。有山歌为证:“苏区干部好作风,自
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当时,苏区各
级干部以心系群众的品德和艰苦奋斗的作风,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二十二年前我们什么都没有,
二十八年前甚至连共产党也没有。为什么过去没有的东西今天会有呢?
就是因为人民需要。”
  我们党在迎来28岁生日的时候,历史和人民终于把她推上了执政
党的地位。各民主党派当时向中国共产党发出的一份贺电,足以代表
全国人民的心声:“四万万人挣脱数千年封建专制的枷锁,洗刷一百
年帝国主义欺凌的耻辱,这是一件无比痛快的大事……假如中国人民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知道黑暗的日子何时才能终了。”
  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这丝毫不能成为我们骄傲自满的理由。
面对着党执政后面临的权力的考验,毛泽东同志冷静地指出,因为胜
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
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他告诫全党,“务必
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
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新中国成立55年来,伴随着历史的前
进和党的事业的不断发展,“两个务必”愈益显示出深远的前瞻性和
现实的重要性。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对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负有重大
的责任,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系
于我们党,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系于我们党。党兴,则社会稳定,经
济发展,国运昌盛;党衰,则社会混乱,经济凋敝,国力衰退。我们
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必须大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
执政能力,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党的创造
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这是我们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
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历史选择了我们党,人民选择了我们党,我们党决不会愧对历史
的声誉,决不能辜负人民的信任。

 

  2、党的执政能力的科学内涵 

 

  什么是党的执政能力?《决定》的定义是:“党的执政能力,就
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
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
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这是党中央的文件中,第一次对“
党的执政能力”的定义。理解这个定义,全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的科
学内涵,有必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什么是执政?简单地说,执政是执政党对公共权力的控制,
是政党从事政治活动的最高形式。我们党是执政党,是全国人民的领
导核心。党的执政活动和领导活动既有联系,又不能简单地等同。领
导是政党对全部的国家和社会生活实施控制的特有形式;执政则是针
对国家政权而言的,主要发生在国家政权活动领域。在我国特定的制
度条件下,党的领导是执政的政治前提,执政是党的领导地位在国家
政治活动中的必然体现,就是说党的领导是通过执政来实现的。这样,
我们党就有两个角色和两种活动:一是作为政治组织,对社会和政府
的控制不是通过强制力而是通过“动员”、“组织”等“领导”活动
即政治活动来实现的;二是作为国家和公共管理者,通过制定和执行
全社会的共同规则——宪法与法律,来从事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
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活动,这主要是法治活动。
  第二,执政能力与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
策略的关系。理论、路线、方针是执政党的行动指南,是凝聚党心、
赢得人心和引领社会、整合社会的旗帜。政策和策略则是执政党的生
命。党的执政能力,首先体现在党正确分析形势和社会主要矛盾,提
出和运用符合时代要求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等方面。世界在变
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
迫切要求我们党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
善于把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善于用理论创新的成果指导
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制定与完善。只有这样,党的理论、路线、
方针、政策和策略才能始终具有时代感、吸引力,才能引导和鼓励全
党和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进前进。
  第三,执政能力与领导制度、领导方式的关系。任何政党执政,
都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和形式来实现,都要以一定的体制和机制为依托。
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虽然不是执政能力本身,
但整个党的执政能力如何,执政成效如何,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
导制度和领导方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我们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很重
要的就是要通过积极稳妥地推进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和领导方式
的完善,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执政绩效,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第四,党的执政能力首先是对整个党而言的。但由于党内存在着
不同的职能分工,决策和执行的权力主要由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机关
和领导干部行使,这些人员和组织是党执政活动的具体承担者和体现
者,他们的能力如何,直接反映党的执政能力如何。那些不直接掌握
国家权力的广大党员的能力,同样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人民群众评判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弱,更多的是看身边党员的本领
如何。所以,党的整体执政能力,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
执政水平,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这几个层次、几个方面的作用相辅相成、互相补充,构成党的执政能
力的重要内容。 

 

  3、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决定》指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这是一个重要的新论断,突出强调了执政能力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
要地位,反映出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我们讲党的建设,一般都侧重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把它们作为党的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来看待。后来,随着实践的发展
和认识的深化,又增加了制度建设,把它看成是党的建设中带有根本
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方面。再后来,基于对党的历史方位
根本变化的深刻认识,基于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变化的敏锐感知,
基于对世界政党政治经验教训的系统总结,我们党认识到:对于执政
党来说,最重要、最根本的建设应当是执政能力建设。那么,为什么
说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呢?
  第一,这是由我们党是执政党并长期执政的客观实际所决定的。
任何执政党,要想长期执政,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价值和
目标,都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本领。从党执政以后的
全部活动来看,党的最根本的实践活动都是围绕着执政展开的,都是
围绕着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地位来进行的。无论是治党治国治军
也好,改革发展稳定也好,内政外交国防也好,都要求我们党提高执
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同时又检验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第二,这是由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其他几个方面
建设的关系决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是一项单独的,同思想建设、组
织建设、作风建设相并列的建设,而是贯通在其他各项建设之中。党
的其他各个方面的建设搞得好不好,最终会体现和检验党的执政能力
的高低。从党执政以后的自身建设来看,执政能力建设既是党的自身
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对党的各方面建设起牵头管总作用的。
正因为这样,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党的
执政能力为重点,来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
也正因为这样,党的各方面建设,都应该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
最终都应当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上来。
  第三,这是在科学分析我们党执政的现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来的。
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始终重视加强执政能力建
设,着重从思想和作风、体制和机制、方式和方法、素质和本领等方
面加强和改进执政能力建设。在执政实践中,我们党取得了举世瞩目
的执政成就,自身锻炼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
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执
政能力建设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比如,一些领导干部
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
领不大、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
出,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还比较严重,以及一些地方党的基层
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等。这些问题直
接影响党的执政成效,必须高度重视,切实解决。
  总起来说,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涉
及到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过去我们一直说,党的建设是新的历史时
期的一项新的伟大工程。现在我们可以进一步说,这项伟大工程是用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条主线贯通起来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推进
这项伟大工程的出发点,也是它的落脚点。

 

  4、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决定》指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
逸的。”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新论断。深刻理解这个论断的内涵,有
助于我们提高执政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自
觉性和坚定性。
  我们党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
先进理论的指导,具有无可置疑的先进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党的执政
地位可以与生俱来。我们党在中国执政,靠的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
策的正确,靠的是广大党员的奋斗牺牲,靠的是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
持。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从执政的基本规律看,
人民选择执政党并不是一朝确定便永远不变的。执政党在多大程度上
实现人民利益,人民就在多大程度上拥护和支持执政党。执政党能否
长期执政,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执政活动和执政成效
的满意程度。我们说“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的”,根本道理就
在这里。
  一个执政党是否能够长期执政,并不取决于它的主观意愿。大量
事实表明,任何一个执政党,不管它资格多老,执政时间多长,过去
多么强大,如果丧失先进性,在长期执政中漠视人民利益,甚至蜕变
为既得利益集团,最终必然被人民所抛弃。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连续
执政时间最长的政党是苏共和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前者是74年,后者
是71年。在苏共的领导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仅在帝国主
义的封锁、包围之中得以巩固,而且二战前后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使
得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强国。革命制度党执政的数十年间,墨
西哥经济得到很大发展,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第三世界中的
中等发达国家。上个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墨西哥经济以8%的年均
速度持续增长,被誉为“墨西哥奇迹”。然而就是这样两个老党、大
党,都没能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都丧失了执政地位。它们的教训
是十分深刻的。
  当前,我们党的大多数党员干部是有执政意识和忧患意识的。但
也有一些党员干部滋长了麻痹懈怠、贪图安逸的心理,产生了共产党
天然执政、永远执政的思想,对党内存在问题的危害性和执政党自身
建设的重要性没有清醒的认识。还有一些人只图从执政党的地位上捞
取好处,而不愿作出奉献和牺牲。这些错误的思想必须加以克服、彻
底纠正。
  人民的力量,人民的选择,既是保证党取得执政资格的根基,又
是保证党的执政地位的根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来自人民,也只有在
为人民掌握和使用权力、以权力谋取和维护人民利益的时候,人民才
会拥护党。既然执政地位问题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我们党要巩固执
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就必须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居安思危,增强执
政意识和忧患意识,坚持与时俱进,主动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对
执政党提出的新要求,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标准和最终追求,通过
执政为民的实践,保证人民和谐幸福地生活,全面地发展。

 

  5、五十五年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

 

  善于总结经验,并善于在实践中坚持和丰富自己的经验,这是我
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远的不说,就说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党的基本经
验;十四大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大14年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
验;1998年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总结了改革开放20年的基本经验;
十六大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这些经
验总结,对于统一全党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四中全会《决定》的一个亮点,就是科学
总结了党执政半个多世纪的主要经验,再一次显示出我们党是一个勇
于追求真理、修正错误,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党。
  《决定》把55年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总结概括为六条。这六条
经验,阐明了我们党要真正做到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第一要有
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第二要有充满活力的社会制度,第三要有三个
文明的协调发展,第四要有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五要有科学的
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第六要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决定》总结
的这六条主要经验,体现了时代精神和发展趋势,突出了把握执政规
律、提高执政能力、完善执政方略、改进执政方式、巩固执政基础、
完成执政使命等重大问题,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于党和国
家的事业继往开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正因为这样,《决定》强
调,这六条主要经验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必
须在实践中长期坚持并继续丰富和完善。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过程,既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过
程,也是不断探寻共产党执政规律,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自觉把
握执政规律的过程。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就是共产党执政后必须遵循的、反映党执政本质
和必然性的法则和客观要求,包括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应该遵循的执
政理念和执政方略,应该采取的执政体制和执政方式,应该巩固的执
政基础和执政资源,应该创造的执政条件和执政环境等等。《决定》
总结的六条主要经验,科学揭示了我们党执政历史的本质和规律,同
时也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乃至政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6、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科学、民主、法制,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成果,是
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创造和
达到比资本主义更高更切实的科学、民主和法制水平。从我们党的实
践看,尊重和运用科学规律,发扬民主,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
办事,这些重要思想不仅在党中央过去的文件中都分别提出过,而且
也是我们党长期遵循的原则和实践的重要内容。但是,把它们作为一
个整体与执政联系起来,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
一鲜明地提出来,《决定》还是第一次。这体现了我们党对坚持、加
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深刻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宝库的一大
贡献。
  这里很重要的,是要弄清楚什么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
政。根据《决定》精神,科学执政,就是党要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
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
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民主执政,就是党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
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
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依法执政,
就是党要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领导人民制定法律,自觉带头遵
守法律,采取措施保证法律的实施,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
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
策的贯彻实施。
  实践表明,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提高党的执
政水平和执政成效的重要保证,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基。我们要在
贯彻《决定》的实践中,结合新的实际不断认识和把握执政规律,不
断探索和完善有利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体制机制和方
式方法,既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又使党的执政实践不断
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7、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决定》明确
提出,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
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
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
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
富于创造性。对这个指导思想,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和把握。
  第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贯彻“四个基本”的根本指
针。
  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党的理论、路线和纲领是思想基础和行动
指针,是凝聚党心、赢得民心的旗帜,至关重要。我们党的基本理论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这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强大思
想武器。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确立
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积累了领导人民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实践证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
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全面反映和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
的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指引我们党在21世纪的征
程中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团结奋斗的行动指南,对于加强党的执政
能力建设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最重要的就是
按照《决定》的要求,始终坚持这“四个基本”,通过扎扎实实的工
作,保证全党坚定不移地贯彻这“四个基本”。把这一条抓住了、抓
好了,才能始终保持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本色、特点和优
势,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第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贯彻“四个以”的工作布局。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仅要有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而且要
统观全局,突出重点,形成正确的工作布局。《决定》从我们党的实
际出发,提出了“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
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
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的工作布局,这对于指
导执政能力建设是很重要的。
  任何执政党的根基,都在于民众的拥护和支持。人心向背,历来
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
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执政,尤其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
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坚持把实现好、维
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执政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和落脚点。十六大报告鲜明地提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
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这个论断含义深刻,振聋
发聩。《决定》强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
肉联系为核心,正是立足于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宗旨,着眼于我们党执
政兴国的使命,在深刻总结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
础上提出来的。
  我们党五十多年的执政实践表明,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力如何,直
接决定着整个党的执政能力。党能不能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能不能带领全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关键在于能不能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造就一大批善于治
党治国治军的执政骨干。《决定》把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作为执政能
力建设的关键,确实抓住了要害。
  党执政的体制是否合理、执政的机制是否健全完善,直接制约党
的执政能力,影响党的执政成效。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党所
处的历史方位和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
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正确处理党同国家政权机关的关系,科学规范执
政行为、降低执政成本、提高执政效率,越来越成为我们党执政必须
解决好的突出问题。《决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以改革和
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根本道理就在这里。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执政的重
要组织基础。广大党员是党执政的主体力量,也是党组织群众、宣传
群众、服务群众的生力军。搞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
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
者、实践者,使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无疑是巩固党的
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环节。
  第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贯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
性、富于创造性的总体要求。
  当今世界在发生深刻变化,当代中国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党执
政的环境在发生深刻变化。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党的执政
能力建设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是《决定》
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总体要求。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体现时代性,要求我们党必须以宽广的眼界
观察世界,增强时代意识,正确认识当今时代特征,全面把握时代发
展趋势,紧紧跟上时代进步潮流,积极吸收和借鉴各国执政党的成功
经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把握规律性,要求我
们党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
规律的认识,正确把握共产党执政应当遵循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
基本方式和基本方法,增强执政实践的前瞻性、预见性和主动性,避
免主观性、片面性和盲目性,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立在自觉运用执
政规律的基础之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富于创造性,要求我们党在
执政实践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把创新作为长
期坚持的治国理政之道,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因循守旧,不断
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在探索前进中增长执政本领,
在经受考验中提高执政能力,在开拓创新中提升执政水平。

 

  8、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个首要和根本的问题,就是确立执政
能力建设的目标。《决定》强调,要“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
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
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
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
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这个总体目标,既与以往我们党
提出的党的建设总目标相衔接、相统一,又反映了我们党面临的新形
势新任务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
我们党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着探索和实践。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届二中
全会上明确提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
。根据这一思想,十三大、十四大都明确了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坚强核心这一总目标。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党的建设
新的伟大工程及其总目标,十五大把这一总目标进一步确定为“把党
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
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
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十六大明确
提出,“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
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
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上这些
关于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我理解都是从我们党的性质、从我们党在国
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从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任务这样的角度确定的。
 
  《决定》提出的总体目标,则是着重从我们党执政这个角度提出
来的,突出了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必须具备的品格和素
质,从根本上回答了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的问题。
展开一点说,党要“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主要讲的
是党的执政宗旨,回答的是为谁执政、靠谁执政的问题;党要“成为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主要讲的是党的执政方
式,回答的是怎样执政的问题;党要“成为求真务实、勤政高效、清
正廉洁的执政党”,主要讲的是党的执政作风,回答的是如何保持良
好的执政形象的问题;归根到底党要“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是
归总的,主要讲的是执政能力建设的落脚点,回答的是我们党作为执
政党怎样才算合格的问题。可见,这是一个全面反映我们党的宗旨、
性质和纲领,全面反映时代要求的目标,是一个充分体现我们党博大
胸怀、深远眼光和雄心壮志的目标。按照这个总体目标的要求加强执
政能力建设,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我们党就一定能够更好地
肩负起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
幸福的执政使命。

 

 来源:2004—9—28大众日报

-

  编辑: wfj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