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站在新起点 实现新发展 > 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引领国民经济新气象

2006-08-31 10:58:47 SRC-262
   
 
 

    党的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不但日益深入人心,而且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

    回望2004年的征程,科学发展观为我们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令人喜悦的新气象:宏观调控果断地熨平经济波动,让一些过热的行业及时刹车;城乡协调发展,农村经济重现生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纠正错误的政绩观,好大喜功的形象工程得到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有所收敛;循环经济提上日程,不仅注重经济发展速度,更注重经济发展质量;不仅关注GDP指标,而且关注人文和社会发展的指标,以及资源综合利用指标;不仅考虑经济发展投入,同时考虑社会发展的投入和环境保护的投入……

    宏观调控成效好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经验表明,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有利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对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否则,如果经济大起大落,不仅会打乱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而且会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和损失。

    2004年的宏观调控,其首要目标就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速度过高,势必造成经济关系紧张,重大比例失调,导致经济大起大落;速度低了,经济增长潜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经济社会生活中的许多矛盾难以解决。针对投资规模偏大,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宏观调控从土地和信贷两方面着力,双管齐下,使GDP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工业生产基本上呈现比较明显的回落趋势。二季度的GDP增长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三季度比一季度回落了0.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累计增长9.5%,比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此外,2004年的宏观调控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努力缓解煤、电、油、运和部分重要原材料的供求矛盾,重视防止通货膨胀,抑制物价总水平过快上涨,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进行了总量调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也为2005年的经济增长创造更大的空间。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认为,从长远看,我国经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为此,坚持科学发展观,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农民增收笑颜开

    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说,25年前我们提出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是“先富论”,是不平衡发展,而现在的科学发展观是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共同富裕论”。

    要共同发展,就不能忽视9亿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2004年此种情况大为改观,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村成为宏观调控的最大受益者。国家采用粮补等手段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通过控制化肥等农资价格保护农民利益。中央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制度,保证了农民种粮受益;降低了农业税税率,减轻了农民负担;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则给了农民更多实惠。到目前,全国已向种粮农民发放直接补贴112亿元,占补贴资金总额的96%,近6亿的种粮农民直接享受到国家政策带来的实惠。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通过粮食直补,平均每户增收74元。

    政府、市场各行其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2004年,对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就是从根本上治理行政审批管理经济的旧体制,达到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政府不代替企业决策招商引资上项目的目的。同时,加息等措施的出台,也是政府利用市场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举措,政府依法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正确地履行政府职能,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经济学家张曙光认为,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政绩,是为实现这样的发展而创造的政绩,是为了发展和造福人民。看政绩,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总量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看主观努力,也要看客观条件。

    循环经济提上日程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追求可持续发展。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这是基本国情。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求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讲求生态效益;不仅要促进经济增长,更要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齐建国研究员说,最近一年多,从国家最高领导到普通老百姓,都对循环经济有了更多的认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将产生严重的资源环境压力,只有通过循环经济才能缓解压力。为此,今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也将以循环经济作为主线。各省也作了循环经济规划,使循环经济在各省逐渐展开。国家还确定了七个生态经济示范省,并且把辽宁列为循环经济示范省。与此同时,今年环境执法更为严格。清洁生产法进一步落到实处。排污费收取力度加大。通过末端治理的倒逼机制,促使企业减少污染排放量,循环利用资源。(记者 张玉玲)

  编辑: ray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