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海燕
2005年一开局,在一些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盘中,“服务业”成了炙手可热的新宠。
服务业的魔力到底在哪里?各地何以要将下一步经济快速发展的支点放在服务业上?
经济规律使然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间,产业结构处于快速变动期,特别是服务业将处于加速发展的转折点。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产业结构已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的趋势。
与粤沪苏浙等同处发展第一方阵的山东,2004年GDP突破1.5万亿元,人均
GDP达到2045美元。从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来看,已超越了经济起飞阶段,进入加速成长阶段,整体处于工业化中期,个别地区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专业服务外置化趋势的发展,制造业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支撑。
在这种情况下,现代服务业好比是传统经济枝干上长出的新芽,培植这株新芽,使之尽快成长为参天大树,与原有工业经济一起成为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支撑,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繁荣发展服务业,需要对服务业有一个崭新的认识。采访中一位官员形象地对记者说:“这是一个对内要洗脑,对外要借脑的问题。”
的确,不少人眼中的服务业,还停留在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的层面,带有公益性、福利性。所以在一些地方经济发展的大盘中,工业立市、工业立县的提法随处可见,但服务业的发展还缺少清晰思路。
实际上,现代服务业的概念早已赋予了崭新的内涵
以金融、地产、物流、旅游、会展、信息科技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以极强的商品属性和产业属性,更新了服务业在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现代服务业作为新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覆盖领域宽,带动作用强,投入少,见效快,创造就业岗位多,受资源约束小。
以资源为例,如果继续走传统工业化发展的道路,未来我省人均GDP翻两番时,资源消耗将大幅增加,即便是作为资源大省,这也将是我省不能承受之重,更别说由此产生的环境容量问题了。
据近10年的统计,我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平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即新增就业人员100万。而且,服务业在提供新的就业岗位方面投入少、吸收劳动力多。据统计,我省每新增一个服务业就业岗位,平均需要配置2万元资金,而工业则平均需要7万元。
那么,以山东服务业目前的现状,能否担负起领跑新一轮经济快速发展的重任?
“山东与发达省份的差距主要在服务业上。”省委主要领导在不同场合多次这样强调。
有事实为证。在《中国31省市区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报告》中,我省服务业综合竞争力列第6位,居第一梯队的末位。
但其中一些关键指标,如服务业结构竞争力、成长竞争力、服务竞争力等都在第一梯队之外。
对此,省社科院副院长郑贵斌研究员是这样概括的:“总量小,比重低,贡献率低,潜力大,是山东服务业发展的现状。特别是与江苏、广东等发达省份相比,产业层次不高、社会化程度低的特点十分突出。”
以2003年为例,我省服务业增加值为4298.4亿元,比江苏、广东分别少268.96亿元、926.86亿元。从增加值占
GDP的比重来看,较苏、粤、浙分别低2.2、5.4和5.5个百分点。从服务业内部来看,新型服务业占的比重仅为19.9%,比江苏、广东、辽宁分别低1.4、8.8和3.2个百分点。
除了横向的差距外,山东自身纵向比较的结果也不容乐观。自2002年以来,我省第三产业比重呈现不断下降趋势,由36.5%降至2004年的32.2%,年均下降2.15个百分点。差距是压力,更是动力。
在采访中,记者接触的专家一致认为,基于山东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打下的良好基础,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提供的平台,我省发展服务业大有可为。具体到产业,专家们认为,传统服务业几乎饱和,而新兴的金融、物流、旅游和中介服务等几大领域,因为直接与我省成为制造业大省、强省的长远发展密切相关,潜力巨大。
就外部大环境而言,联合国贸发会议公布的《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表明,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结构的重点已经和正在转向服务业,并认为中国、印度、波兰等地最被看好。而我国当前宏观调控政策所针对的“上一轮经济局部过热”,主要是工业“过热”而服务业“偏冷”,投资“过热”而消费“偏冷”。那么,处于人均GDP向3000美元迈进的门槛上,2005年是山东的转折之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正逢其时。
以服务业为代表的新经济列车驶抵家门的时候,能否抓住机遇,更上台阶,是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山东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和谐发展的关键之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