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站在新起点 实现新发展 > 系列评论

育和谐之美—“三个走在前面”系列报道之二

2006-08-31 10:58:49 SRC-78
   
 

  □记者 王洪亮
  何谓和谐?和谐即美,美即和谐。
  党的十六大,尤其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之后,省委、省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特征,以发展促进和谐,以改革推动和谐,以公正维护和谐,以稳定保证和谐,以道德素质孕育和谐,以党的先进性引领和谐,全面推进“八大建设”,努力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山东。

  (一)

  4月9日,威海荣成市西霞口村村民田文冰一家与胡锦涛总书记轻松地交谈着。田文冰回答了总书记询问的收入情况后,爱人田秀玉接过话:“总书记,我们在这儿生活得既舒适又安全,村里已经很多年没有发生过刑事案件了,平时出去串门,连门都不用锁。”她指着自家的窗户说,“我们这儿没一家安防盗网的。”
  总书记高兴地说:“这说明你们很有安全感,安居乐业了。”
  增加老百姓的安全感,为百姓创造安居乐业的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也是创建“平安山东”的本质追求。2003年1月,省委、省政府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了创建“平安山东”的决定,提出用3年的时间把山东打造成为全国最稳定的地区之一。两年过去了,“平安山东”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去年全省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上访人数、群体性事件等衡量社会稳定的指标均下降10%以上,各类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7.6%和12.8%,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到95%以上,“平安山东”成了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没有社会稳定,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近年来,山东各项改革力度较大,但人心稳定,社会稳定,关键在于经济发展了,老百姓得到了实惠。而经济发展并不能自然而然地带来稳定,稳定要靠工作争取、靠工作维护、靠工作实现。山东的平安建设抓得早、抓到了点子上,同时也抓出了大效益。山东招商引资大幅增加,投资者信心十足,与稳定的环境大有关系。
  一个稳定的社会才可能是一个和谐的社会。推进“平安山东”建设,省委、省政府思路清晰,下一步将着力建立健全“五个机制”:处理好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机制、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社会治安防控机制、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责任机制。通过这“五个机制”的建立,保平安,促和谐。

  (二)

  “忆往昔,北村垃圾堆成堆;看今朝,马路平整树成荫;百姓个个心情爽,又给建个小广场……”在济南市天桥区工人新村北村办事处举办的社区居民论坛上,居民张金山用这首打油诗,表达了背街小巷整治完成后群众的喜悦心情。过去,这个社区的几条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居民买了鸡蛋不敢骑车。济南市背街小巷整治工程启动后,社区的马路重新进行了铺修,居民进进出出方便多了。这个办事处的群众说:什么是民心工程,这就是民心工程!
  济南市背街小巷整治是我省多年来坚持实施“民心工程”的缩影之一。“民心工程”在山东不是一种新提法,更不是一个新做法,多年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深怀爱民之心,恪守爱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从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为群众诚心诚意做好事,竭心尽力解难事。翻开近几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每年都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点工作进行部署,2003年有“五大民心工程”,2004年提出着力为群众办好“10件实事”,今年又强调要实施“10项民心工程”。“民心工程”用真功,见实效,老百姓得实惠:去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03万人,再就业4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全省“清欠”农民工工资30.65亿元,基本完成了“清欠”目标;社会保障面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失地农民保障、社会救助等制度不断完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胡锦涛总书记在我省视察时语重心长地说:“群众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我们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就有多高。”“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民心工程”是我省构建和谐社会的“八大建设”之一。关心群众生活,代表群众利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了人民群众,同时也依靠人民群众。民心所向决定事业成败,我们只有坚持这一方向,和谐社会才有意义,才有活力,才有归宿。

  (三)

  4月2日,济南泉城广场,春风浩荡,彩旗飘扬,“文明山东”建设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济南市民向全省发出“文明山东,从我做起”的倡议,优秀少先队员举手宣誓争做文明小公民,优秀出租车司机倡议服务业从业人员争当窗口文明使者。仪式结束后,省领导同志来到社区,与居民齐唱“邻里歌”、同栽“和睦树”、共庆“和谐节”。
  “文明山东”创建活动是我省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形式。多年以来,我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建设文化大省,涌现出一大批像孔繁森、王乐义、许振超、白云等富有时代特色的英模人物,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城乡文明程度明显改善,为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胡锦涛总书记在我省视察时指出:“山东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上迈出更大步伐。”他还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时,注重把思想道德建设寓于其中,既积极推进教育科学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质条件的发展,又要高度重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重大作用。“文明山东”的创建,正在实施包括营造环境、文明养成、繁荣文化、塑造品牌、科学普及、诚信友爱、容貌整治、环境保护、奉献爱心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在内的十大行动。创建活动可以说既符合中央领导的要求,又体现了时代特点和人民愿望。和谐社会应该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这些和谐都离不开文化的浸润和道德的孕育。只有文明支撑的和谐才是真正的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山东,我省提出要全面推进物质基础、“平安山东”、民主法制、社会事业、“民心工程”、“文明山东”、生态环境、党的先进性等“八大建设”。这“八大建设”既各自独立又紧密联系、既各有侧重又浑然一体,必须全面推进,不可偏废。
  2003年6月,省委工作会议确立了“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这个“一”就是一个总目标: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
  对于山东的这一蓝图设计,总书记给予充分肯定。他在山东视察工作时说,希望山东的同志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按照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的目标,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激励着九千万齐鲁儿女,构建和谐山东的热情更加高涨,发展的步伐迈得更快更实。

  编辑: 余梁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