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计划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崭新的“十一五”规划正迎面走来。翻开山东省“十一五”重点专项规划,名录里首次出现了“开发性金融”的字样,其牵头编制单位则是开发性金融在山东的具体实践者—国家开发银行山东省分行。 众所周知,重点专项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编制全省总体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开发性金融之所以能够独立进入全省重点专项规划的名录,这背后的依据是开行作为政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对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独特而重要的贡献:“十五”初期到现在已累计向山东省发放表内外贷款870亿元,高效率地支持了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并以融资有效推动了市场建设、制度建设和信用建设。综观“十五”期间,贯通各市的高速公路、焕然一新的座座城市、蓬勃向上的县域经济,都显示出开发性金融的澎湃动力。
由政策性金融迈向开发性金融
单从字面上看,似乎开发银行提出开发性金融理论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但由“政策性”转向“开发性”,这中间发生了哪些改变呢? 开行山东省分行行长于泽水告诉我们:“一言以蔽之,政策性金融是财政融资方式的产物,开发性金融是市场建设方式的产物;开发性金融是在政策性金融的基础上产生的,其能力和潜力要远远大于政策性金融,是对政策性金融的深化与发展。” 于泽水介绍说,政策性金融以保本微利实现国家政策,是财政融资和没有出现市场业绩时的做法。而开发性金融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以市场业绩为支柱,运用国家信用通过市场化运作筹集资金,把有限的金融资源分配到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基本建设项目中去,在支持项目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制度建设和市场建设,从而实现政府的发展目标。 说起开发性金融产生的背景,于泽水认为,开发性金融是与物质“瓶颈”和市场缺失相伴而生的。在发展中国家,政府和市场还不完善,存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体制缺损和市场失灵,完全靠政府或靠市场都不行,只有相互结合才能共生发展。这个国情特点也决定了开发性金融和开行的定位—要发挥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以融资推动企业、政府和市场互动发展。 于泽水说:“在国家这次宏观调控中,开行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不仅没有削弱,而是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原因就在于我们发挥开发性金融的融资优势,一方面合理安排自身规模,另一方面通过管理资产引导商业银行资金,为确保各地关系发展大局的重点项目资金链不断作出了贡献,真正体现了开行融资优势与政府组织优势结合的力量。”
构建政府和市场相互结合的平台
“政府选择项目入口、开发性金融孵化、实现市场出口”三个环节,是开发性金融的融资特征。于泽水介绍说,政府选择项目入口,就是由地方政府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该地区的战略规划需要,整合内部资源,选择确定项目,推荐申请开发性金融借款。开发性金融孵化,就是在政府协调下以融资推动项目建设和融资体制建设,使项目逐步由收支流量平衡的法人向资产负债表式的法人形式转化。选择市场出口,就是依据现金流建设的发展趋势,针对借款性质、用途和使用情况设计不同的偿还机制,包括正常信贷还款、母公司回购、资本市场出口等市场化偿还机制,以及对于部分公益性项目所采取的政府回购等财政性偿还机制。 为推进我省城市化建设进程,开行近年来在山东累计承诺政府类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贷款270.4亿元。开行提出要求并协助各市政府组建能够代表政府履行其城市建设融资职能的城建投资公司或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使政府在城建方面的信用资源得到了整合,把政府信用与企业信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建了政府的新型融资体制。经过几年来的推动,目前全省14个地级以上城市和30多个县级市相继成立了此类公司,已成为政府在城市建设方面的主要融资平台。 于泽水说,开发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都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优势互补。如果说商业性金融是被动地运用制度和市场,那么开发性金融就是主动地运用和依托国家信用,在没有市场的地方建设市场,在有市场的地方充分利用和完善市场。开发性金融不直接进入已经高度成熟的商业化领域,而是从不成熟的市场做起。在市场缺损的领域,开行从实现国家战略目标出发,坚持用建设市场的方式,以融资为杠杆,利用政府组织优势,引导资金投向国家政策鼓励的产业。在这个过程中,开行通过对项目法人进行孵化、考核、培育、完善,使国家信用、开行信用、地方政府信用孵化出企业信用,既降低了自身信贷风险,又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近年来,开行发挥在融资和制度建设方面的先导和先锋作用,从而使基本建设领域的融资体制根本改善,为商业性金融的进入创造了条件。 近年来,开行在积极支持山东的“两基一支”(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建设的同时,积极实践开发性金融理论,密切关注政府热点,实施雪中送炭,倡导规划先行,推进信用建设,实现融资推动,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突破“瓶颈”在调控中发挥独特作用
2003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投资拉动质量不甚理想,经济结构矛盾突出,煤电油运日趋紧张,为此,国家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在这样的背景下,全面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积极发挥开发性金融的调控作用,就成为开行工作的主线和最主要特点。 开行山东省分行提出,信贷结构调整要与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内容合拍,“三农”、小城镇建设、中小企业融资、再就业等瓶颈领域,都要成为开发性金融的重要服务对象和内容。要合理分配有限的贷款额度,发挥联合贷款、银团贷款、间接银团贷款的“蓄水池”作用,加强与商业银行合作,以扩大余额调控空间。 为解决煤电油运等能源交通供应紧张状况,开行山东省分行从大局出发,拿出能源、交通等行业的优质贷款和资产出售给商业银行,一方面引导商业银行资金支持煤电油运建设,另一方面腾出规模,支持新的项目建设,从而起到开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国家重点项目和“瓶颈”领域项目建设的作用。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和政府关心的难点,就是开行工作的重点。开行相继在荣成、文登、乳山、高密、栖霞开展了小城镇建设贷款试点工作,累计发放表内外贷款16.55亿元;在烟台、东营、聊城和潍坊等进行了中小企业贷款试点,到目前已向52家中小企业发放贷款9.3亿元,解决12000多人就业。此外,开行山东省分行还围绕支持“三农”、抗击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开展了农业产业化、抗非典和抗“禽流感”项目贷款试点工作,发放农业产业化项目贷款3.6亿元、抗非典和抗“禽流感”应急贷款3.1亿元。截至目前,该行累计向我省社会瓶颈领域发放贷款35.9亿元。 根据对煤炭、电力行业的生产、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的系统调研,开行山东省分行完成了2004—2010年的煤电规划,确定了煤炭、电力行业的贷款投向及重点客户、重点项目,决定继续加大对煤炭、电力等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瓶颈领域的支持力度。 据统计,2001年以来,开行山东省分行累计向我省高速公路、电力、煤炭、石油、城建等项目投放表内贷款546.94多亿元,建设了一批重大项目,为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强身健体”助推山东经济腾飞
2003年和2004年,开行山东省分行连续两次获得殊荣震动全省金融界。2003年拿回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这在山东省级金融机构中是破天荒的头一份;2004年,开行山东省分行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文明办等9部委联合授予金融系统唯一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示范单位,当年年底,中国金融工会召开全国金融系统“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现场推进会,推进现场就设在了开行山东省分行。曾有省领导这样评价道:开发银行山东分行良好的服务、精湛的业务和对山东发展的大力支持,赢得了我省各级各方面的信赖和好评。 成立7年来,开行山东省分行的表内外信贷管理资产余额由建行初期的130亿元,发展到了今天的796亿元;而不良贷款率却由建行初期的20.83%,降低到了现在的0.98%,其主要业务经营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这一市场业绩的取得,应该归结于开行科学的治理结构。一是实行融资民主。通过建立独立委员、电子路演和贷委会制度,加强贷款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社会化,打破行政审批贷款和少数人决策大额贷款的格局。二是实行财务民主。建立财务经费分配和支出透明的管理机制,优化集中采购制度,聘请国内外知名会计公司对开行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进行审计,并向社会披露。三是实行管理民主和经营民主。对重大目标的确立、措施的制定、经营问题的解决,让不同层次员工参与决策。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学习的银行、专家的银行、干部的银行、人才的银行”,培养一流的员工队伍。五是实施稽核专员组派驻垂直稽核制度,强化监督制约。 健康的躯体,使开行能够更有力地支持山东“两基一支”建设,成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003年10月,开行行长陈元代表开行与山东省政府签订了《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为山东省“十五”、“十一五”重点项目提供全方位开发性金融支持,重点支持山东省电力、公路、铁路、电信、石油石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建设项目。今年10月27日,开行总行再与省政府以及济南、青岛、烟台市政府签署《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将根据我省“十一五”规划发展总体规划,提供650亿元政策性贷款额度,重点支持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 开发性金融在山东“十五”期间的成功实践,为在“十一五”期间发挥更大的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家开发银行山东省分行正着力建设具有国际一流业绩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于泽水行长说,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宏伟蓝图,为开发性金融在山东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山东良好的发展环境,给开行山东省分行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展望“十一五”,开发性金融一定会在支持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中再创新的辉煌。 (宫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