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就要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让他们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唱主角、当主力。 民营经济俗称“草根经济”,意指其民间性以及与当地经济的紧密结合程度。县域通常处于资本、技术、人才辐射的末梢,挖掘当地民智、民力发展民营经济,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县域是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沿阵地,只有以民营方式推进县域经济的工业化、城镇化,才能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取得突破。随着县域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县域民营企业在推动经济效益增长、财政收入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等许多方面,已经发挥了很大作用。郓城县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突破口,民营经济实现的工商税收占69.2%,吸纳了全县70%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力。让民营经济这个“草根”茁壮成长,县域经济才会春意盎然。 2002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激励下,众多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多数县市的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当地经济的最大板块。但从民营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看,多数县域民营企业经营规模小、产品档次低、管理水平落后,在县域民营企业序列中,能发挥带动、辐射作用的“顶尖”企业数量太少,民营经济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不久前召开的全省县域经济现场会议,要求通过做大做强县域民营经济,推动县域经济实现新发展。适应这一要求,县域民营企业既要在数量上扩军,又需要在质量上跨越,从总体上提高县域民营经济的竞争实力。 做强民营,需要公平竞争。近年来,县域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民营企业渴望的平等待遇,在一些方面尚未落实到位,民企在市场准入、融资条件、监督管理等方面,仍被“另眼相看”。只有公平的竞争,才能缔造强大的民企。即墨市的民营经济远近闻名,优势民企鳞次栉比,他们的一条经验是,“不惟成分,不限规模,不限速度比例”,将不同所有制企业摆在一条公平竞争的起跑线上,谁能力强谁胜出。实践证明,对民营经济最好的扶持,不是给多少优惠政策,而是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做强民营,要坚持“只服务、不干预”。县域民营经济是本土经济,对当地资源和人脉关系依存度高,极易形成民资与权力的“暗箱连接”,使企业注重“走关系”、淡化自身提高,行政权力则习惯于向企业伸手,服务缺位、干预越位,恶化市场氛围,制约企业发展。预防并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加强和完善县级政府的社会管理权、公共服务权、市场监督权,削弱各种名目的“干预权”,让民营企业轻装上阵、做大做强。 做强民营,要培育骨干。民营经济对县域经济的发展作用,表现为在县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贡献。要发挥这一作用,必须培育龙头骨干企业。烟台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聚集带之一,骨干企业的带动辐射,是其重要支撑。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南山、丛林、龙大、鲁花等龙头骨干企业,就难以形成食品加工、石材、毛衫、粉丝等50多个特色民营产业群。这些龙头骨干企业立足本地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一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提高了当地城乡经济的工业化水平,另一方面连通城乡,消化吸收乡村剩余劳动力,推进县域经济城镇化。引导更多民企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科学管理水平,让更多的民营龙头骨干企业成长壮大起来,县域经济就一定会发展得更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