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共办一个“厂”
2006-08-31 11:02:58
|
|
|
|
本报夏津讯“我们县30万人进入棉花种植、加工和流通领域,棉花已成为富民强县的大产业。”7月3日,夏津县委书记麻然华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说,“棉花产业使全县43万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600元,提供的税收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75%以上。” 许多地方棉花大滑坡,而“银夏津”棉田不断扩大、种植水平逐步提高:2005年植棉65万亩,在“全国棉花百强县”中列第五位,单产275公斤,亩收入1300多元。县里按土质和水肥条件划分3大种植区域,分类指导,并推进规模经营,出现了种棉1000亩以上的大户156个,还有1100户种植面积在百亩以下、30亩以上,全县20万农村劳动力进入棉花产业链中提供原料的“车间”。同时,建立了万亩良种繁育基地,普及推广了地膜覆盖、全程化控、配方施肥等8项技术。。 强大的加工业,是夏津棉花产业崛起的杠杆。1998年初级加工企业的出现改变了卖原棉现状;2003年织布企业兴起结束了单纯纺纱局面;2005年纺纱、织布渐成规模并出现一批服装加工厂,带动棉花形成产业。该县引进了“德棉”、“华芳”两大企业,发展起规模以上民企270家,加工形成“群龙舞动,龙中有龙”格局;纺、织、服装加工互为条件,互相补充,盘活了优势,整合了资源。全县纺纱能力200万纱锭,年织布1.38亿米、制作服装1000万套,拥有产业工人8万名。县棉纺织产业,被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十大产业集群”。 目前,该县棉花流通形成“买全国、卖全国”态势,进一步推动了棉花产业的膨胀。县棉花中心交易市场有6个交易大厅、12个储备大厅、228个垛位,收购范围覆盖省内外40个县市区,皮棉远销16个省市,年交易量达30万吨。同时,培育起良种、棉布、服装、棉油等8个专业批发市场,发展起98个中介组织、专业协会,组织起1万个农村贩运大户,全县运销人员达3万人。 |
|
编辑:
栾晓磊 |
|
|
|
|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
|
|
|
|
|
|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