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29日公布山东部分被掳劳工名单后,读者反响强烈。众多劳工亲属来电提供当年被抓亲人的线索,要求本报予以登记。一些学者致电表示,历史不应被忘记,寻找劳工记录他们的经历,进而开展维权很有必要。 徐先生来电说,他妻子的老爷爷在名单上,就是禹城孙家庄的“孙殿志”。这么多年一直没有老人的下落,只听村里的人说上世纪40年代初被日军抓走,当时40岁左右。29日看到报上有老人的名字,写着“61死亡”,才知道老人后来一直在日本,61岁时死在了日本。“之前我们多方打探,甚至向北京方面询问过,也没有消息。60多年了,终于知道老人下落了。这份名单终于让我们安心了。” 名单上的一些劳工的亲属已和本报联系,其中不乏有劳工仍健在的。许多名单上没有的被掳劳工的亲属,也来电诉说当年的情况。 济南社科院李家振研究员告诉记者,日本政府早在1945年就制作了劳工名单,但直到2002年底日本外务省才解密了这份名单,中国众多劳工才被人所知。山东究竟有多少劳工被掳不得而知,其中有些被掳劳工是被送到了东北。 从事山东劳工对日诉讼的董一鸣律师说,山东、河北是日军掳夺劳工的“重灾区”,日本外务省解密的名单共有全国劳工38935名,送到日本35个县的135个企业从事挖煤、开山等繁重劳动,估计山东劳工有近万人。他们大多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抓的,从济南周边集中到济南,再运到青岛,从青岛乘船去日本。由于恶劣的生活条件和繁重的劳动,许多劳工死在日本,幸存的在1945年日本战败后回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