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昨天的讲座是时报“万松讲堂”的开堂大课。
读者的热情难以抵挡。
虽然临时加了两排座位,但是现场还是坐得满满当当。
时报领导也加盟“粉丝”团。
先古圣贤的经典哲言,穿过2500多年的尘埃,照亮现代人的心灵。
黄昏夕照下的万松书院,让于丹流连忘返。
由青年时报、杭州百货大楼和中国移动杭州分公司推出的“时报文化之旅公开课”———昨天下午2点正式开讲,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以《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为主题的讲座,让浙江图书馆二楼的演讲厅充满浓厚的人文色彩。整个大厅座无虚席,讲课开始之后,仍有不少无票的听众希望进入。整整两个半小时,只有450个座位的演讲厅里的560位听众美美地享受了于丹慢火煲就的一锅“心灵鸡汤”。
学者不但拥有粉丝,而且粉丝也十分“狂热”,于丹的讲课还没有开始,很多读者就涌进演讲厅一侧的休息厅和于丹合影,并把事先准备好的《于丹论语心得》让于丹教授签名,虽然事先并没有安排签名的环节,于丹还是细心为读者签下自己的名字。讲课结束后,更多的读者追着于丹要签名。
“儒道是河床的两岸,我们自己则是河流,奔涌向前,化解苦难与忧伤。”于丹在讲课中把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结合起来,阐述为人处世的道理,两个半小时的讲座涵盖了她在《百家讲坛》所讲述的全部内容。虽然不是涉及到每个细节,但是却贯穿了所有的思想要义。
掌声贯穿于丹讲课的始终,当她讲到精彩处、幽默处,听众总有会心的笑声以及掌声。有位白发长者更是忍不住,跑到讲台前给于丹拍照留念。许多孩子的家长用随身带的DV把讲课的全过程都录制下来,“让他时常拿出来听听。”一位家长拉着身边的小孩,笑着说。
于丹昨天的讲座还是时报“万松讲堂”的开堂大课,由其倡议的“万松讲堂”也随之正式成立。时报负责人表示,“万松讲堂”将不定期地邀请文化名家主持各种人文类主题的讲座。
于丹前世在杭州丢了一湖烟波
于丹说,她上一辈子一定在杭州丢了东西。所以她如此热爱这座城市,并在这个城市中不断追寻。
至于丢失了什么,她的朋友一致的总结是———一湖烟波,对于这个说法,于丹开玩笑般默认,况且她原本就爱西湖,从十年前第一次来杭州就种下这样的情结。
昨天,于丹甚至比杭州任何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起得更早,因为她搭乘早班飞机来杭州。在杭州的一天是忙碌的,这忙碌不仅仅是因为要讲课,还有用满腔的热情去体会北京所没有的早春。
万松书院,玉兰花开。于丹说,这是她2007年看到的第一株花,小女子般情怀。
10:10 机场
杭州朋友多
有人陪喝酒,有人陪逛街
于丹所乘坐的航班9点50分抵达杭州。10点10分,她从机场走出。墨镜,一袭米白色的皮衣,质地柔软,搭配灰色的靴子,比电视上略显清瘦。而自信的表情,让她在人群中尤为卓然。
于老师比电视上更漂亮———当面对她时,无论是谁,这话都会脱口而出。
“电视就是毁人的。”她笑,又爽朗作答,“讲《孔子》时,中央电视台觉得我不像孔子,执意让我打扮得更像孔子一些,甚至还强烈建议我穿个旗袍讲课。”
车开出了机场,杭州满眼的绿自然是北京尚且萧条的灰色所比不了的。“太漂亮了。”于丹老师开始羡慕起了身处其中的杭州市民。
对于杭州的街道,她也竟然非常熟悉:最有风味的小吃,最有特色的小店,以及西湖边上的那些用数字命名的酒家,于丹老师竟然能说出很多。而诗词歌赋,唱昆曲,品茶,这些和杭州气质有关的事情,于丹说她更是样样擅长。
重要的是,这个城市有她一大帮朋友。“我杭州的朋友分两类,一种是可以把酒临风的,另一种则是女人气的朋友。把酒临风的朋友可以一起谈谈诗词歌赋,而一帮女人气很重的朋友则可以聚在一起逛逛武林路上的小店,或者在西湖边上喝喝咖啡。”十足的小资情调。
于丹是健谈的,一路上的话语也是家长里短,比如婚姻、家庭。二十几岁的时候结婚,三十岁之前事业稳定。于丹觉得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情,而且“以身作则”。
“我二十多岁的时候结婚,但是十多年都没有要孩子。”当年的于丹老师,和大多数新婚的女子一样,对于养育一个孩子有着非同寻常的恐惧。而女儿出生以后就不一样了,“你会觉得她会把爱都无私地给你。”婚姻以及子女,在于丹老师看来,你要亲自去尝试,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幸福。
因为自己是独生女,于丹说自己深深体会到了母亲的孤独感,所以自己要孩子一半的意图似乎是为了妈妈。“另一半是来自舆论压力了。”她笑道,“因为很多人都会问我,怎么还不要个孩子。”
11:00 酒店
招121个学生,六千多人报名
“你们给我吩咐一下,怎么干活。”在酒店安顿好之后,于丹开始惦念起下午的讲课以及其他的行程安排,当然,她更关注的是听众,因为她要根据听众的不同,在讲述同样内容的同时,在讲述方式上适当变换。
这期间,电话频频响起。
众人都惊叹于丹的忙。“现在我满脑子都是招生的事情。”在学者的身份之外,她还是教育管理者,因而她要讲课,还要负责招生。艺术类的招生3月份就要开始,电话也是因此而来。“我们总共要招121个学生,现在报名的已经达到6800人。”这么多人如何安排考试让于丹尤为头疼。
“很多朋友建议我以后不要再讲了。”于丹此时话虽不多,但可以听出报名的火爆,而且大多是慕名而来。
14:00 浙江图书馆
两个半小时煲一锅心灵鸡汤
于丹果然准时,讲课按照预定时间开始,浙江图书馆二楼的演讲厅坐得满满当当的。“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一个原本生涩而且不太适合女人讲的话题,在于丹的演绎之下,趣味横生。
她说,因为各种欲望,我们的心灵成了身体的仆人;而我们自以为爱人的方式却并非是别人所需要的;我们20岁的年龄却无从抵达80岁的通透,而80岁的时候,回望梦想,却丢在了20岁的电梯上……
孔子的温暖,庄子的透彻,在于丹的故事和寓言当中褪去原本生涩的外壳。而且,这堂课在一定程度上综合了于丹在《百家讲坛》上讲述的所有内容。这其中还加入了很多和杭州有关的人物故事。
有很多的读者提前准备好了于丹的书,在讲课完毕之后,拥到旁边的休息室找于丹签名,这虽不是安排在行程当中的,但她没有拒绝,仔细为每个人签上自己的名字。
16:30
读者送了一箱子孔子纪念章
两个半小时的讲课结束了,于丹在离开浙江图书馆时,收了时报读者的一份特殊的礼物———整整一纸箱子的孔子纪念章:如大号纽扣般大小,金色的底子,并有塑封包裹。
然而,这给于丹出了一个难题,要把这一箱子纪念章带回北京,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无奈,于丹取走其中在同一塑封之中的十几枚纪念章。“剩下的就送给时报的读者了。”
而讲完《庄子》的于丹,或许暂时不会上《百家讲坛》,因为她觉得自己说得太多了。“也许会继续在《百家讲坛》录讲座,但是不会很快播出。”
她的新书———《于丹庄子心得》,也将于3月3日发行。相比电视讲座,书则经过了更多的润色,内容也有一些不同。而且从现在到8月份,于丹老师的行程已经被安排得满满的。“我已经忙了十年了。”她淡淡地说,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忙碌。
17:00 万松书院
希望来万松书院半工半读
在万松书院,于丹说了最多的“太好了”,因为这里的山光水色,以及经过历代文人墨客的浸染而流传的故事。从一下飞机,于丹便惊叹杭州那些北京所没有的绿意,体会着在这个城市中安居的人们的幸福。等到了万松书院,于丹对于杭州的赞叹便到了极致。
在书院工作人员的引领下,于丹参观了万松书院,重温了古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历程。“真想在这里读书。”于丹说面对书院这么优美的环境她都不想走了,来书院半工半读也可以,“杭州每处景致都这么美”,把大家都逗笑了。
书院向于丹老师索要墨宝,她走到窗前,沉思片刻,便写下了以“万松书院”四字打头的藏头诗。之后万松讲堂的活动,于丹也将抽时间参加,继续为杭州观众讲国学。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时报记者 孙雯 文 江波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