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11月21日宁波讯 (记者 李昕) 打腰鼓、扭秧歌、读书、看报、学电脑,福明社区的近4000居民在三年前还是江东区前洋畈村、王家园等9个村的村民,随着宁波城区东扩的步伐加紧,从农田里“洗脚上岸”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新市民。
21日,“和谐发展看浙江”网络媒体采访团来到宁波江东区,宁波2.2万江东父老市民化进程引起了记者们的关注。
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 从农民到市民的蜕变
一夜之间从农民变成市民,对宁波江东区的农民来说是他们过去所梦寐以求的。但当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用后,却感到那么的手足无措,就业怎么办?生活怎么保障?
福明社区作为宁波市东部城市化建设中首个集中安置拆迁农户的新型社区,如何起到“标杆”作用,直接关系到城市发展扩容的进程,更多的待城市化村民在瞩目着。从提出拆迁到搬迁,不到一年时间,整齐的新型社区福明社区建造完毕,高楼宽敞,小区整洁,治安有序,这个社区完备的物业配套让村民心里一下子就感觉到了亮堂。
福明社区的试点成功,使该区的农民市民化进程得到了良性推动。2001年以来,江东区积极探索实施以撤村改居、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和旧村改造为主要内容的“三改一化”工程,于去年年底基本完成三项改革,江东2.2万村民全部转为城市居民,彻底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 的生活。
“原来埋头种田,现在四口人分了三套房,从农民变成了市民。有保障了生活不愁了,还参加了社区腰鼓队”,居住在福明社区的张大娘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说。
解决“新市民”就业 消除转型农民顾虑
农民成为新市民后,首要解决的就是就业。但文化知识、劳动技能匮乏怎么办?另一方面,较高的福利性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他们的就业愿望,对就业岗位有较高的期望值,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约有73%的被征地人员不愿意做保洁、保绿、保安等类工作。
为提高新市民的就业率,消除转型农民顾虑,江东区政府倡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就业观,逐步转变传统农民的就业观念,并通过组织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提高了市场就业竞争力,解决了失土农民的素质障碍。仇毕社区的刘师傅失去土地后开上了自己的小货车,跑起了运输,每月收入超过3千,在江东区,象刘师傅这样依托专业市场吃上“市场饭”的村民约有八成。
截至2005年底,该区1万多名被征地人员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就业,被征地人员就业率达96%以上。
农民失土不失保
如何保障被征地人员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工作?彻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原来的村级集体福利抗风险能力较弱,没有统筹基金,又没有个人账户,缺乏统筹优势。为此,江东区政府提出全面构建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为主体,村级福利保障为补充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
目前,被征地人员总参保率已达88%,基本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家住仇毕社区的何玉灵老人高兴地说:“年轻的时候特别希望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谁想到,到老还真赶上了。我现在每个月有320元劳保,两口子有700元左右,还有医疗保险,再加上年底分红,日子一点都不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