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娱乐 女性 购物 财经 幽默 评论 书画 博客 旅游 图片 论坛 房产 汽车 教育 健康 商桥 打折 十一运会官网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休闲>休闲专题>春季——踏青的季节>路线推荐
站内搜索:
明清古韵朱家峪(图)
2003-03-05 00:00:00 作者: 

  他们从河北来
  这天,又一户农民把全部家当搬上了拖拉机,离开了那个叫朱家峪的建在山沟里的古村落,落户到了山脚下的新村。
  位于章丘市官庄乡的朱家峪,其名称始于明朝初叶。元末明初,长期的农民战争使得山东的广大区域人口凋零,土地荒芜,于是在明朝初年朱家的先祖朱良盛从河北迁来,住进了村边的一个山洞。
  有谁能想到600多年以后,这里会出现一个庞大的居住有500多人的古村落。
  一个遮风蔽雨的屋顶,一条村边的溪流,一口甘甜的水井,一片可以耕种收获的土地或山坡。这些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土地家园的核心要素构成了一个流离失所的农民全部梦想和要求,于是朱氏家族在这座叫做胡山的山沟沟里安顿下来,日益繁衍和壮大起来。
  依山而建高宅大屋
  明朝中叶,原产美洲的玉米、番薯、花生和烟草传到了中国,这些可以在干旱的土地上生长的农作物,被那些迁徙到山区的农民广泛种植在难以浇灌的坡地上,促进了中国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朱家的人口日益繁盛,开始建起了高宅大屋,朱家峪的房屋多是高台阶,青石根基,山字顶,依山就势而建,这是为了防止雨水和洪水的冲刷,显示出了北方山区古村落的基本特征。到了明朝中叶,山间的道路日益显得拥挤不堪,许多富有的人家进出乘坐着牛车和马车,旧有的窄小的路面已经不敷使用,于是整个村庄都被动员起来,修建了一条可以上下交错行驶的双向的车马道。这只保存在村内展览馆的旧车轮,还能使我们依稀想象到旧日里村庄的繁华和兴盛。
  充满智慧的康熙立交桥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座隐身在胡山山沟里的兴旺的村落,虽然较少外界的人为侵扰,但却逃不了山区里严酷的自然灾害。
  村内建造于康熙九年的立交桥,显示了中国古代农民的智慧,它和许多古代民居一样,桥拱的石头间一点儿都不用灰泥,而又严丝合缝的咬合在一起,这个立交桥的功能,就是桥上可以走人,桥下可以泄洪,在没有洪水的时候桥下也可以走人、走车。之后,经过二十多年,人们在桥的另一边又修建了一座立交桥,它们堪称中国古代村落建筑的双璧,桥下宽敞的泄洪道,同整个村落的街道排水系统完美地连接在一起。
  文人辈出
  于是开始有人倡导办学,以便在旧日的科举制度下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在传统社会取得地位。如今,在朱家峪还保留着一座完整的私塾,是一个紧凑的四合院,右边是厨房,左边是书房,正对着主人的居室的则是一座两层的藏书楼,它的主人朱逢寅,因为教出了两个有名的举人,被皇帝赐予了明经进士的荣誉称号。
  村内有一座朱氏家祠,则体现了朱氏家族重视文化的传统。“光绪年间,1893年,朱家朱凤皋考取了五品举人,因此立这个旗杆座,自古以来这个建筑就叫旗杆座,这是做官的一种标志。再看上面那个七星图,这里也有一个故事,就是宋代理学家、哲学家、东方文化的杰出代表朱熹,他也是儒家学派正宗继承人,他下生的时候,脸上右脸部有七个黑点,像天上的那个北斗星,这是朱氏家族文运图腾,以此激励朱氏后人要刻苦读书,以求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在明朝中叶和清朝中叶长期的和平年代,中国的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农作物的总产量在持续、缓慢的增加,人口呈阶段性爆发性的增长。以人数不断增加的大众百姓为服务对象,一个稠密的农村市场网络开始形成,出现了历史学家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
  明末清初,在朱家峪也出现了外出跑买卖的商人,为周边的穷人和富人提供了布匹、丝绸、茶叶瓷器等传统的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村中的妇女们利用家中的纺车,直接参与了区域性的市场交换,朱家峪日渐富裕起来。
  农村女子学堂
  鸦片战争以后,盗贼蜂起,在朱家峪这个封闭的山沟里,村民们的安全和财富受到了威胁,于是他们在周边的山上修建了一道防御性的围墙。成功地阻止了盗贼们的抢劫和掠夺,但坚固的山墙却挡不住时代发展的脚步,在这个封闭的山村,也出现了遥远的德国的染料桶。随着中国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朱家峪也不能再继续往日的旧梦。20世纪初,朱家峪开始有了新式教育。
  1932年,开明人士朱连拔、朱连弟创办了朱家峪女子学校,这是中国农村地区较早的女子学堂,在此基础上,几年后,朱家峪开办了山荫小学,校门是仿照当时培养革命军官的黄埔军校校门所建。
  今天,从山脚下的新村穿过那古老的门洞,便会如时光倒流一般,将你带回那旧日的年代,朱家峪的水井、房屋、道路和桥梁,是中国北方山区村落建筑的典型,它浓缩了中国古代农民一段艰苦创业的历史,凝聚了中国北方农村一缕浓郁的乡情。

                                                              九大人文景观

  一、圣水灵泉 
  建于清康熙六十年(1721),岁次辛丑初秋。井口处,石砌拱形,内墙有碑志,朱士豸撰写。昔日,泉水涌流,草木蕃盛,百鸟争鸣;山峰奇秀,云雾飞渡,如置身于仙境。
  圣水灵泉,已列入济南市郊风景区名泉。
  二、立交古桥 
  建于清康熙年间(桥下石刻记之),至今三百余年。立交古桥分东西两座,相距约十余米。上下行人,通车运输,十分方便。桥身全用小型青石叠砌而成,历尽风雨雪霜,未曾损坏,依然原貌。被专家誉为“现代立交桥的雏形”。
  三、危阁连云 
  原名文昌阁,考魁星楼碑志,系山阴朱霞所设计、创建。
  文昌阁上建阁楼,下筑阁洞,造型古雅、宏伟而壮观。楼洞一体,全用大青方石筑成,历尽沧桑,坚不可摧。
  四、文峰独秀 
  文峰山,拔地而起,外形独特,形如“金”字塔,遍山塔柏,数百年来,郁郁葱葱。山下,泉水涌流,水质特好,泉边老人寿域九十,故取名“长寿泉”。山东电视台、济南电视台多次报道,已闻名于外。可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五、关帝小庙 
  位于旧村双井北,修筑于一北墙中,考其墙碑,建于清嘉庆十三年,岁次戊辰(1808)。小庙三面尽用大青石扣砌而成,坐北面南。关帝日日夜夜面对路人,阅尽人间沧桑——真善美——假恶丑——历历在目。
  六、朱氏家祠 
  位于旧村北首东侧,创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领袖朱士杰、朱秉忠和朱秉刚。墙碑载“历时既近周甲祠屋剥蚀……”复修于民国廿六年(1937)荷月。
  朱氏家祠共分里外两院,里院有建筑古雅而壮观的祠堂,堂前原有名木四株,现只存高大的桧树一棵。
  七、女子学堂  
  民国廿一年(1932)本村教育先师朱连拔(字麟书)积极操办,大力支持开明人士朱连弟等人,创办女子学堂(官屋为教室),设一个班,学生廿余人,孙吉祥(女)为先生。
  八、东山长流泉 
  此泉共分南北两方水池,紧紧相依。南池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仲春,北池建于民国十年(1921)三月。在南池南北两面石墙上,各有一石雕龙头,相对而视。每当开泉季节,清凉的泉水,从龙口喷涌而出,注入方池,清澈见底,甘甜爽口。
  九、坛井七折
  又名坛井七孔桥,位于旧村东南首,文峰山东北脚下。从无碑碣记载,无从考证其修建年月。坛井口小、肚大,状若坛。井水系文峰山下潜流涌出,甘甜适口,从未干涸。在坛井北东南三面,建有七座小桥,曲折相连,纵横交织。
  (记者 张德华 左庆) 

编辑: hanfeng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