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星台
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
少林寺塔林
北京时间8月1日零时,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的第39处世界遗产。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位于中国河南省嵩山地区。嵩山地区不仅是中国早期王朝的建都之地,而且在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直处于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区域,它在中华文明起源和民族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有8处11项,包括: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少林寺建筑群三处、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等。
这组建筑类型之多、规格之高、历时之久、内涵之丰富、影响之深远,为世所罕见。她以古老与博大、凝练与舒展、沧桑与辉煌,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古代文化、哲学和建筑艺术的瑰丽。
10大“国保”诠释“天地之中”
“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天地之中’古建精华,共包括8处11项历史建筑,其中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观星台、嵩岳寺塔是我国首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岳庙、嵩阳书院、会善寺、少林寺塔林和初祖庵,也都是‘国保’单位,只有少林寺常住院是‘省保’单位。”登封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长宫嵩涛介绍说。
创建于东汉时期的少室阙、启母阙,是我国最古老的国家级礼制建筑;中岳庙与太室阙,是我国古代礼制建筑格局最全面的代表;嵩岳寺塔、少林寺建筑群和会善寺,是不同时期佛教在中国发展的纪念碑,千余年来,它们影响了大范围的宗教建筑形制。
受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委托,澳大利亚文化遗产专家茱丽叶·拉姆齐评估验收“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经过3天细致入微的考察,她说,“天地之中”的价值无可挑剔,是目前所知最好的人类文化遗产之一。并欣然留言:“‘天地之中’无与伦比。”
“在考察中我认识了‘中’字,少林寺、观星台、中岳庙、嵩阳书院的碑刻上总是出现这个字。”她说,“这些充分说明了一个民族在人文方面对嵩山‘天地之中’的崇拜和认可。”
众多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缘何汇聚嵩山?宫嵩涛解释说,根据中国古代天文学理论,登封嵩山是天地的中心,中国早期王朝将这里作为建都之地,以象征皇权神授。据统计,从周武王开始至清代末年,中国历史上有史可查的巡狩、祭祀、封禅嵩山的帝王就有72位。
他说,以“天地之中”理念为动力,中国古代礼制、天文、儒教、佛教、道教等文化流派均热衷于在嵩山建立核心基地,逐渐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
古建精华“变身”文物景区
少室山下的嵩阳书院,是我国最早的传播儒家理学、祭祀儒家圣贤和举行考试的书院,如今,这里恢复了“天人合一”的古老意境。
在保护现有清代书院建筑群的基础上,嵩阳书院复原了考场、接官亭、祭祀场所等一些已毁失的重要建筑,成为人们了解儒家讲学、祭祀、藏书的重要文物景点,门票年收入由原来的10多万元增加到现在的500多万元。
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观测天象建筑之一。登封市拆除了距其不远的一个小火电厂,搬迁了一个村庄,使位于喧闹集镇的观星台恢复了“空寂”的古代观测天象场景。
为了维护嵩岳寺塔的原貌,塔前保留了山坡的自然走势,而没有修建一马平川的广场,就连道路正中的一棵大树也予以保留。
宫嵩涛说,9年来申遗工作的开展,登封探索出了一条“文物保护带动景区建设、景区反哺文物保护”的新路子。兼顾文物保护和利用,使之形成良性循环,并通过立法的形式保护文物的可持续发展,这在全国还是首例。
登封市还投入1000多万元,针对“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编制了总体保护规划和11个专项文物保护利用规划,将单纯的文物本体保护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让古代建筑成功“变身”为文物旅游景区。
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及其环境、地貌”的总体原则,登封市对8处11项古代建筑进行了修缮,建筑群内的1000多棵古树名木,也进入了保护之列,300多株生病的古树得到了专家们的精心诊治、呵护。
“这份喜悦并不轻松,因为世界赋予我们更多、更重的责任。”河南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说,“我们将本着密切监控、谨慎处理的方针,做好文物本体修缮工作,使‘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