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每周新闻盘点>第三十三周>社会

医生曝医院内部药价秘密 开药先想完成业绩

  从医20多年医生:新效药自主定价药企疯狂造仿制药 医院要追求业绩任何监管防线都会破

  广州一位从医20多年的外科医生徐先生,看了本报昨天A10 版《廉价药短缺谁之过?》的报道后,深有感触。他特意致电本报并向记者报料:现在很多医院都有经营业绩考核,医生开药首先想的不是病人而是怎样完成业绩,“这种风气下,想当个开便宜药的好医生难啊!不可能为了给病人省钱,让自己饭碗不保吧。”他还向记者披露了一些医院内部关于药价的不为人知的秘密,并对本报昨天报道的卫生部对遏制廉价药短缺作出的几项措施提出了一些看法。记者黄佩

  业绩分包到科室

  不完成指标,一年警告,第二年换岗

  徐医生说,GDP攀比之风,在医疗行业同样存在,“热情”程度甚至到了讲业绩高于为病人着想的地步。

  他还向记者列举了广州多家医院对经营业绩的要求,比如他所在的医院每年领导制订业绩年递增10%的目标,然后把这个目标层层分解到每个科室,每个科室都带着经营任务来给患者看病,比如分解到住院部,可能细致到人均出院费用多少钱,三甲大医院高的两万多,其他几千到一两万不等,有一家知名的医院还规定,一个床位多少钱,如果管理病床的医生不能完成指标,一年警告,第二年换岗。

  “医院领导要升官、下面各级要升职,业绩都是响当当的理由。医院医生都带着这样的经营压力来给病人看病,他开出的处方怎能做到廉价,不开高价药他能完成任务吗?是为病人着想还是保自己的饭碗?每个医生心里都有杆秤。”该医生谈起这个问题义愤填膺。

  药厂转产高价药太易 “新药”多是高价药 疗效又难量化

  “廉价药没有消失而是隐身了,穿了‘马甲’变成了另一种高价药。比如,在我们科室里一个药品刚上市的时候是片剂,过段时间这个药的针剂就出来了,再过段时间胶囊又出来了,花样层出不穷,价格也日渐增高,但疗效却都差不多。”徐医生说。

  另外,根据我国的药品定价政策,无论进口的、进口分装的还是国产的,如果国内市场上同种药品是由多家企业生产的,只要其中一家企业认为其产品的质量和有效性、安全性明显优于或治疗周期、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其他企业同种药品就可以申请单独定价。由于我国对新特药的定义比较宽泛, 审批政策宽松,使得药企能够很容易地通过开发新药来规避政府的价格管制,目前这一政策成为药企普遍采用的一种规避价格管制、抬高药价的工具。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牛正乾指出,事实上很多所谓的“新药”,大部分是原有品种过了专利保护期的仿制药,药企通过改变剂型、改变规格、添加少数无关紧要的成分等办法来开发成所谓的“新药”,然后重新定价为高价药品。但其质量与疗效到底优过同类产品多少,却很难用量化的数据表示,也很难在价格上有一定的可比性。

  新旧药价格相差十几倍 这些药降价 那些药升价

  这些申请自主定价的药品因不受价格管制,多数是企业到物价部门备案就可以想卖什么价就卖什么价,往往价格虚高得厉害。正是因为廉价药与同类的自主定价药品之间巨大的差价也使得追求业绩的医生主动放弃廉价药。

  比如阿青霉素,已经是上市多年的老药了。同样是6片一盒的阿奇霉素片,国家发改委给美国辉瑞公司生产的最高零售价高达80.6元一盒,但给上海现代制药的最高零售价才14.2元,价格相差5倍。“而这还不是最典型的例子,还有很多同样的药品政府定价相差几十倍的呢。医生更容易受高价药的诱惑。但如果同样药物尤其是上市多年的老药价格能够一致些,至少差别不要这么大,也许廉价药的生存空间就大很多。”徐医生说。

  “廉价药基本都是列入国家基本用药目录里的药品,从2003 年以来,这些药品已降过20多次价,本来,这个初衷非常好,就是控制药价虚高,但实际情况怎样呢?不降反升,因为,这些药价降了,其他药品的价格定高了,医生都开高价药去了,患者依旧没得实惠。”

  据悉,最近两三年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新药审批上严格很多,国家发改委对简单更改剂型或规格的药品在价格制定上也开始实行差比价,但是以前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医院盈利致制度扭曲 国家一年补贴只够运营一个月

  针对国家卫生部提出今年将在60%基层医院强推价格低廉的基本药物,徐医生表示,这个制度的初衷非常好,但执行的时候必须与奖惩制度和医院对基本药物使用的比例相结合才会有效果,否则,用药的情况千差万别,该不该用这个药,怎么用、什么时候用很难一刀切,如此,也就给医生不首选基本药物留下借口。

  徐医生还表示,同样道理,加强临床路径的制定,对某种疾病从诊断、治疗、用药方面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这也是很好的,但是管理监督的人力成本上和技术上都有很大的难度,治疗中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谈到政府补助那点,徐医生说,“太少了,一年的补助只够其所在医院一个月的运营。其他的都得医院自己搞定,至于取消药品加成,那更是管得了医院,管不了医生,虽然医院不以卖药赚钱,但同类药品这么多,医生选择哪一个很大程度上还是看回扣的多少。”

  徐医生最后表示,非常期待医疗改革取得成效,但同时担忧:只要医院要盈利、追求业绩的大环境不改变,无论监管部门构筑的防线如何坚固,最终还是会守不住。

  2000元药品加价最高135元封顶

  本报讯 (记者叶平生 通讯员岳佳综)从下月起,广东将同时推出2项价格新政,对实行政府指导价的药品及需要患者自费打的二类疫苗,价格管理机制由目前只控制最终价格的“一控”模式,改为控制最高零售价、流通差率、实际供货价的“三控”模式,并在药品流通领域对低价药给予高差率、高价药实行低差率的差别流通差率管理,以实现对药品价格的全程监管,从而达到降低医药费用,减轻群众负担的目的。其中,单价2000元以上的药品医院加价最高不得超过135元。这是记者昨天从广东省物价局获得的消息。据悉,这两项医药价格新政将从今年9月1日起正式执行,有效期暂定为2年。

  新政规定,对单价不同的药品,将分10元、40元、200元、600元、2000元及2000元以上等6个档次,实行差别差价率管理,高价药实行低差价、低价药实行高差价。其中,每瓶/支标价2000元以下的药,批发环节累计加价不得超过8%~30%,零售环节医院加价不得超过8%~25%,零售药店加价率不得超过8%和35%;而2000元以上的药,批发环节配送费率差价、累计费率差价和零售环节的医院和零售药店加价均实行定额封顶价,分别为53元、175元、135元和184.5元。

  医药界人士表示,药品定价实施“三控”管理之后,尤其是对批发环节流通差价率和累计差价率实行上限控制后,将有利于减少药品配送过程中的转手次数,从而有助于压缩药品流通环节不合理的营销费用。 


王晓亮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