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首页内容>龙潭雅集
龙潭柳渐绿 笔墨情愈真
作者:‖文章来源:‖时间:2010-03-10 13:27:24

 

     阳春的气息,在回暖的泉城四处弥漫。一场不期而至的春雨,滋润了万物,也仿佛流淌在画家的笔端。4月19日上午,应大众报业集团山东新闻书画院的盛情邀请,著名人物画家吴泽浩先生、李学明先生、梁文博先生、宋丰光先生、张锦平女士齐聚山东新闻书画院五龙潭书画俱乐部,参加了第二期“龙潭雅集”书画系列笔会。
      在古色古香的创作室内,画家们合作完成了两幅作品。一幅是表现江南湖畔春色的《春水江南》,另一幅是借古人淡泊好古情怀表达今人情感的《梅妻鹤子》。在《春水江南》中,梁文博先生首先在画卷中部画了一块瘦劲的太湖石,接着李学明先生细笔勾勒出一位老者和两个顽童。梁先生凝视画面良久,忽然提笔在大石上方接连画了三条渔船,使得原本画面的空白处顿时水气氤氲。在《梅妻鹤子》中,吴泽浩先生用酣畅淋漓的笔墨画了几株苍劲雄浑的松柏和几枝凌寒怒放的梅花,葱郁的松针、虬劲的枝干、皴擦而成的山石为画面增添了几分厚重和磅礴之势。画坛伉俪宋丰光先生和张锦平女士在松柏与梅花之间勾勒了两个人物,年长者仙风道骨,执仗远眺;年少者抚琴弹奏,琴声悠扬。两幅佳作别致新颖而富有古意,完美地表现出了艺术家们的审美与追求。画室内墨香萦绕,画室外春雨绵绵,大家品茗论道,畅谈创作心得。他们表示,近年来我省的人物画创作不论是在人物刻画上,还是场景处理和创作立意上,都越来越成熟。这与人物画家修养的提高和扎实基本功的训练是密不可分的。相信山东人物画的创作会随着时代的步伐进入更高的境界。        (王雪莹)

   

   

      因为题材的原因,人物画家往往更加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笔会间隙,这个话题引起了五位画家的共鸣……
      吴泽浩:我们这种合作方式好,长卷,比较雅致。古代有“卧游”一说,就是以欣赏山水画代替游览山水之境,元代倪瓒诗曰:“一畦杞菊为供具,满壁江山作卧游”。这类卧游图多是长卷,特别是小手卷,做得很轻巧,精致极了。
      梁文博:那种小手卷味道足,格调也高,中国画就是用来“品”的。
      吴泽浩:画中国画特别是画人物画,必须经过一个严格的训练过程,打下坚实的绘画功底。在这种扎实的基础上去抓中国画瞬间的感觉,下笔不犹豫,稍一犹豫,表现手法上就腻了,画出的画自然没有精神。
      吴泽浩:中国人物画在各类画种中是出新最多、变化最快的,因为人物画家关注民生更直接,反映现实更及时。面对重大历史事件和紧要关头,人物画家总能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记录历史,激励人民。同时,人物画创作创新又比较难,因为人物画家要解决诗书、历史等方面的问题,更要解决山水、花鸟等画种的问题。因为要立意啊,要配景啊。所以,作为一个人物画家修养一定要全面。
      宋丰光:中国人物画要出新、求变、发展,首先要有比较坚强的写实能力作为支撑,然后要有比较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底为依托,再一个就是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有比较好的把握。现在人物画受西方造型艺术的影响,在造型方面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对笔墨方面的忽视和淡化也造成了中国人物画传统审美观的弱化。
      梁文博:东西文化彼此碰撞,互相吸收、借鉴,自然产生无数新的创造。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探求相同的规律,相互影响、融汇。对外来文化不能盲目追随,而要取其可用之处,这也是继承创新的关键。
      张锦平:人物画的创作、创新,应该是有感而发。首先要热爱生活,认真地去深入观察生活,表现生活。要不断地去感受,对生活的这种深入是时时刻刻的。
      李学明:画家要去追寻心灵深处最本质的那一块,画出自我。把自己心灵深处最能感动自己的东西表达出来。我在创作中能体会到,有时候寥寥几笔,画出来之后心就咚咚地跳,那就是画的“心”,是发自肺腑、内心深处的表达,极真。这个境界的修炼是很漫长的。
      梁文博:画家的文化底蕴非常重要,对国画的理解,笔墨的锤炼,诗书画等多种营养的积累都很重要。所以要养,养心,养气,养性情,养出境界和格调。增加多方面的知识,经历一个感悟、提炼的过程,才能画出好作品。
      李学明:无论人物、山水,还是花鸟画,他们的艺术规律是一样的,最本质的就是内心真实的感受。过去说的字如其人,文如其人,画如其人,其实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好多人达不到这个境界,那是要修炼一生的境界。
      张锦平:不管你的生活圈子在什么地方,只要你去画,就要去体会,去敏感地发觉细节。艺术除了大的气质,还有一些微妙的小细节,反映对生活气息的感悟,这些是最感人的。
      宋丰光:人物画家要贴近生活,画自己熟悉的生活,先热爱才能感受。画山水讲“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画人物更是这样。我们观察的是活灵活现的人物,不仅仅是交流沟通,还要进入他的思想境界,把握他的精神状态,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
      吴泽浩:古人评价一名书画家,从琴、棋、诗、书、画、印等方面来综合评价。当然,我们现在要求不那么严格了,但古人是要求这种全面修养的。说到底是一个道德文章的问题,道德文章包括的面很广,除了哲学、思想,还要把书法和绘画作为自己人生最高的一个追求、爱好。说到底画家就是以一种真情和对生活的热爱来吸引人,感动人。       (邱凤云 樊磊整理)


相关文章
版权申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Google
    
网页 站内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大众报业集团山东新闻书画院主办
Email: xwshw@126.com
Copyright Reserved 2002-2010新闻书画网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鲁ICP备06026804号